-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手腳冷、出虛汗、四肢無力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貧血、低血糖、甲狀腺功能減退、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1.貧血:體內血紅蛋白不足,導致氧氣輸送減少,引起組織缺氧,出現上述癥狀??赏ㄟ^血常規檢查確診,治療常使用硫酸亞鐵、富馬酸亞鐵、右旋糖酐鐵等藥物。 2.低血糖:血糖水平過低,能量供應不足??赏ㄟ^血糖檢測明確,及時補充糖分能緩解,平時要規律飲食。 3.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代謝減慢。通過甲狀腺功能檢查診斷,常用左甲狀腺素鈉片治療。 4.心血管疾?。喝绻谛牟?,心臟供血不足。需進行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檢查,治療藥物包括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 5.感染性疾?。喝绺忻?、肺炎等,身體處于炎癥狀態。明確病原體后,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或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治療。 出現手腳冷、出虛汗、四肢無力的癥狀,可能是單一原因,也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2-23 01: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病情分析:你好.考慮腎陰虛癥狀,主要表現為腰膝酸軟,潮熱,盜汗,手腳心發熱等癥狀..腎陰虛可服六味地黃丸或左歸丸治療
2015-11-17 19:2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病情分析:陰虛主癥為五心煩熱或午后潮熱.盜汗.顴紅.消瘦.舌紅少苔等。陰虛是陰分不足,津血虧損,滋潤、榮養不夠的,使陰不制陽,也可出現陽相對亢盛陰虛是精血或津液虧損。因精血和津液都屬陰,故稱陰虛,多見于勞損久病或熱病之后而致陰液內耗的患者。由于陰虛不能制火.火熾則灼傷陰液而更虛,兩者常互相影響。陰虛主癥為五心煩熱或午后潮熱.盜汗.顴紅.消瘦.舌紅少苔等陰虛的人應該多吃一些滋補腎陰的食物,以滋陰潛陽為法。常選擇的食物,如糯米、綠豆、藕、馬蘭頭、大白菜、黑木耳、銀耳、豆腐、甘蔗、梨、西瓜、黃瓜、百合、山藥、烏賊等。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涼,都有滋補機體陰氣的功效??蛇m當配合補陰藥膳有針對性地調養?! £幪摶鹜娜耍瑧俪孕晾钡臇|西,火鍋最好少吃,雞肉也不要多吃,煎、炸、爆、烤的食物也應少吃些,水果中龍眼肉、荔枝能不吃就不吃。陰虛是惟一不用忌食冷飲的,冷飲對陰虛有調整作用,當然,鼓勵多吃但也不能過。
2015-11-17 16:4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病情分析:你好,中醫理論認為,陰虛應補其不足,在滋補的過程中要遵循滋陰潛陽的原則,特別是體質較弱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適時進補。陰虛的人最怕補反,若胡亂補食壯陽之品,如人參、鹿茸等,會令陽火過旺,身體機能處于一種過度興奮及活躍的狀態,耗費體內津液,加重口干喉痛、手足心熱、心煩失眠等癥狀。凡陰虛體質者,宜食甘涼滋潤、生津養陰的食品,如棗皮粳米粥、百合粳米粥、銀耳紅棗羹、百合蓮子羹等。此外,要多吃新鮮蔬菜和瓜果,或富含纖維素及維生素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食物,少吃煎炸爆炒、性熱上火及脂肪、糖分含量高的食物
2015-11-17 10:1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腎陰虛,表現為口干舌燥、皮膚瘙癢、失眠多夢、心情煩躁、腰酸膝軟、手足心熱、耳鳴頭暈等癥狀。吃六味地黃丸。多參加體育鍛煉,保持經常戶外活動,營養均衡。多吃牛奶、雞蛋、牛肉、蓮子、桂圓、紅棗等。
2015-11-17 06:3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慢性疲勞綜合征? 慢性疲勞綜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長期極度疲勞和認知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一組全身性綜合征,其病因和發病機制未明。其基本特征為新發、持續性或反復發柞性的導致虛弱的疲勞,臥床休息亦不能緩解,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而體檢和試驗室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常見的伴隨癥狀還包括低熱或自覺發熱、咽喉痛、肌痛、關節痛、頭痛、神經-精神癥狀、睡眠障礙及淋巴結腫大等非特異性表現。由于CFS可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話,日益受到重視。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曾預測慢性疲勞綜合征將成為2l世紀困擾人類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CFS不是單一的潛在精神紊亂所引發的一系列癥狀的主觀描述,而是由免疫系統激活、下丘腦—垂體軸功能異常和某些感染因子的再活化等綜合因素所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