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腿骨關節炎注射玻璃酸納效果不佳,如何防治
左腿3個月前感覺疼痛,當時在醫院診斷為骨關節炎,注射過3次玻璃酸納,第一針能感覺輕松些,過兩天后又不見好轉,以后注射沒什么效果。關節炎如何防治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其防治需綜合多種方法,包括控制體重、適度運動、注意保暖、合理飲食、藥物治療等。 1.控制體重:過重會增加關節負擔,導致病情加重。應通過合理飲食和適量運動,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2.適度運動:選擇適合的運動,如游泳、散步、騎自行車等,增強關節周圍肌肉力量,但要避免過度運動和損傷關節。 3.注意保暖:寒冷會使關節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加重疼痛。要注意關節部位的保暖。 4.合理飲食:多攝入富含鈣質、維生素 D 和膠原蛋白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魚蝦等。 5.藥物治療: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緩解疼痛和炎癥;軟骨保護劑,如氨基葡萄糖,有助于修復軟骨;還可外用止痛藥膏,如氟比洛芬凝膠貼膏。 骨關節炎的防治需要長期堅持,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復查。如癥狀加重,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2-23 05:1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患者的病情是化膿性關節炎是需要你給于消炎類藥物治療,你可以給于引流的,同時需要你給于熱敷處理的
2015-11-17 13:3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非淄體抗炎藥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止痛作用,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潮濕的環境有助于某些病原菌生長,與關節炎的發病有一定關系。因此,平時應注意衛生,保持居室通風和空氣良好,防潮、保暖,避免病原菌尤其是鏈球菌傳播。建議你去當地最專業權威的專科醫院檢查治療,因為那里的醫生都是對你的疾病非常了解,非常專業的。到哪里治療你可以少走彎路,一步到位的治療。
2015-11-17 11:1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化膿性關節炎為化膿性細菌引起的關節急性炎癥。血源性者在兒童發生較多,受累的多為單一的肢體大關節,如髖關節,膝關節及肘關節等。如為火器損傷,則根據受傷部位而定,一般膝,肘關節發生率較高。
2015-11-17 07:1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化膿性關節炎 急性化膿性關節炎為化膿性細菌引起的關節急性炎癥。血源性者在兒童發生較多,受累的多為單一的肢體大關節,如髖關節,膝關節及肘關節等。如為火器損傷,則根據受傷部位而定,一般膝,肘關節發生率較高。 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及時正確處理,以保全生命與肢體,盡量保持關節功能。 全身治療與急性化膿性骨髓炎同,如為火器傷,應做好初期外科處理,預防關節感染。 局部治療包括關節穿刺,患肢固定及手術切開引流等。如為閉合性者,應盡量抽出關節液,如為滲出液或混濁液,即用溫熱鹽水沖洗清亮后,再注入抗菌素,每日進行一次,如為膿汁或傷后感染,應及早切開引流,將滑膜縫于皮膚邊緣。關節腔內不放引流物,傷口亦可用抗菌藥物滴注引流法處理,或局部濕敷,盡快控制感染。 患肢應予適當固定或牽引,以減輕疼痛,避免感染擴散,并保持功能位置,防止攣縮畸形或糾正已有的畸形。一旦急性炎癥消退或傷口愈合,即開始關節的自動及輕度的被動活動,以恢復關節的活動度,但亦不可活動過早或過多,以免癥狀復發。 總之。如治療及時,效果較好,尤其在小兒,關節功能恢復 急性化膿性關節炎的致病菌多為葡萄球菌,其次為鏈球菌。淋病雙球菌,肺炎雙球菌則很少見。細菌侵入關節的途徑可為血源性,外傷性或由鄰近的感染病灶蔓延。血源性感染亦可為急性發熱的并發癥,如麻疹、猩紅熱、肺炎等,多見于兒童。外傷性引起者,多屬開放性損傷,尤其是傷口沒有獲得適當處理的情況下容易發生。鄰近感染病灶如急性化膿性骨髓炎,可直接蔓延至關節。 細菌侵入關節后,先有滑膜炎,關節滲液,關節有腫脹及疼痛。病情發展后,積液由漿液性轉為漿液纖維蛋白性,最后則為膿性。當關節受累后,病變逐漸侵入軟骨及骨質,最后發生關節僵硬。關節化膿后,可穿破關節囊及皮膚流出,形成竇道,或蔓延至鄰近骨質,引起化膿性骨髓炎。此外,由于關節囊的松弛及肌肉痙攣,亦可引起病理性脫臼,關節呈畸形,喪失功能。 化膿性關節炎急性期主要癥狀為中毒的表現,患者突有寒戰高熱,全身癥狀嚴重,小兒患者則因高熱可引起抽搐。局部有紅腫疼痛及明顯壓痛等急性炎癥表現。關節液增加,有波動,這在表淺關節如膝關節更為明顯,有髕骨漂浮征。病人常將膝關節置于半彎曲位,使關節囊松弛,以減輕張力。如長期屈曲,必將發生關節屈曲攣縮,關節稍動即有疼痛,有保護性肌肉痙攣。如早期適當治療,全身癥狀及局部癥狀逐漸消失,如關節面未被破壞,可恢復關節全部或部分功能。 診斷主要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及體征,在疑有血源性化膿性關節炎病人,應作血液及關節液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X線檢查在早期幫助不大,僅見關節腫脹;稍晚可有骨質脫鈣,因軟骨及骨質破壞而有關節間隙狹窄,晚期可發生關節骨性或纖維強硬及畸形等,有新骨增生現象,但死骨形成較少。 急性化膿性關節炎應與急性化膿性骨髓炎、風濕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相區別。
2015-11-17 06:4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