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堿性粒細胞等多項指標偏高,有無大礙?
嗜堿性粒細胞比率偏高1.7嗜堿性粒細胞數偏高0.12血紅蛋白偏高162血小板偏高358總蛋白偏高82嗜堿磷酸酶偏高128γ-谷氨酸轉肽酶偏高46看見這個介紹嗜堿性粒細胞計數(B)臨床意義: 增多: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骨髓纖維化及某些轉移癌、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粘液星水腫、潰瘍性結腸炎、變態反應、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減少:見于速發型變態反應(蕁麻疹、過敏性休克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糖皮質激素過量、應激反應(心肌梗死、嚴重感染、出血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庫欣綜合癥等。 在臨床上嗜堿性粒細胞計數,常用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與類白血病反應的鑒別和觀察變態反應。我有事沒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嗜堿性粒細胞比率、計數等多項指標偏高,可能是生理因素,也可能提示某些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等。需要綜合判斷,明確原因。 1.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這是一種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中粒細胞大量增生。患者可能有乏力、低熱、脾大等癥狀。治療常使用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尼洛替尼等藥物。 2.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紅細胞增多,可伴有白細胞、血小板增多。常有頭暈、頭痛、皮膚瘙癢等表現。治療藥物包括羥基脲、干擾素等。 3. 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代謝減慢。會有畏寒、乏力、體重增加等。一般需補充左甲狀腺素鈉。 4. 骨髓纖維化:骨髓造血組織被纖維組織替代。常有貧血、脾大等。治療藥物有沙利度胺等。 5. 潰瘍性結腸炎:腸道炎癥性疾病。表現為腹瀉、腹痛等。常用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等治療。 出現多項指標偏高,應引起重視,及時就醫,完善相關檢查,明確原因,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2-25 05: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建議低脂飲食,多鍛煉身體
2015-11-17 20:3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平時注意合理運動,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多食蔬菜水果,多喝水等調理看看。
2015-11-17 12:1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種急癥。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閉塞,使部分心肌因嚴重而持久的缺血發生的局部壞死。95%以上的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致。如果冠狀動脈閉塞較慢,側支循環形成較好,則可不發生心肌梗死。非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如冠狀動詠栓塞、冠狀動脈炎、主動脈夾層累及冠狀動脈開口、冠狀動脈先天畸形、心肌橋等,均會導致心肌梗死。本病在歐美常見,美國35~84歲人群中年發病率男性為71‰,女性為22%。;每年約有80萬人發生心肌梗死,45萬人再梗死。在我國本病遠不如歐美多見,70和80年代北京、河北、哈爾濱、黑龍江、上海、廣卅等省市年發病率僅0.2‰~0.6‰,其中以華北地區最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