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致耳聾能治好嗎
全部癥狀: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至耳聾發病時間及原因:寶寶出行于2011年3月14日。在出生三天時被告知寶寶巨細胞感染陽性~19日做的肌電。磁供振。結果告訴都正常。但今天(21日)又被電話告知。寶寶二只耳朵都沒有通過。醫生建議用藥。更昔洛韋。醫生說巨細胞病毒的正常值是10的3次方,而我們寶寶是10的6次方,醫生說算嚴重.想請問醫生。寶寶的耳朵會治好嗎。會像正常寶寶一樣嗎?如果治不好,會不會越來越嚴重呢?比如智力方面視力方面等等。。治療情況:今天用藥:更昔洛韋。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致耳聾的治療效果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感染程度、治療時機、個體差異、后續護理及有無合并其他癥狀等。 1. 感染程度:病毒載量較高如 10 的 6 次方,可能增加治療難度,但并非絕對無法治愈。 2. 治療時機:早期開始規范治療,如使用更昔洛韋,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恢復的可能性。 3. 個體差異:每個寶寶的身體恢復能力不同,對藥物的反應也有差別。 4. 后續護理:包括良好的生活環境、營養支持等,對聽力恢復有一定幫助。 5. 合并癥狀:若同時存在智力、視力等其他問題,會影響整體治療效果和預后。 總體來說,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致耳聾經過積極治療,部分寶寶可以恢復或改善聽力,但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家長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密切關注寶寶的變化,定期復查。
2024-12-25 03:0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建議繼續觀察.以下資料摘自《諸福棠實用兒科學》:“先天性巨細胞包涵體病患兒病死率高,后遺癥較多.尤其有黃疸,血小板減少,顱內鈣化和肝脾腫大者預后不良.多死于肝硬變,存活者常遺留永久性的神經系統后遺癥,如小頭畸形,智力低下,發育及運動障礙,耳聾等.但也有一些宮內感染的嬰兒能夠存活而無明顯后遺癥.后天獲得性巨細胞包涵體病多為自限性,預后較好.但原有嚴重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器官移植,AIDS患兒或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者預后不良.”“目前較有前途和有效的抗CMV藥物,是丙氧鳥苷.一般在用藥第三到五日即可見到明顯作用,療程一般為十到十四日.因本藥對CMV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停藥后復發率高,近年來強調維持用藥數月至數年.”
2015-11-17 23:3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多見于宮內感染常見,病情有輕有重,最常見的癥狀有肝脾腫大、黃疸、瘀點狀皮疹、小頭畸形,其次為脈絡膜視網膜炎、男孩腹股溝疝、腦積水、溶血性貧血、肺炎等。黃疸、肝脾腫大和出血現象,可在之后不同的時間里自行消失,但神經系統后遺癥稍后才明顯,且不易消失。要檢查血清特異抗體檢測,抗CMVIgG,IgM陽性轉陰才行,目前療程短,主要是更昔洛韋抗病毒治療,劑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5~6毫克藥物,每12小治療藥物時靜脈滴注一次,療程為6周。藥物可以引起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肝功能異常、脈絡膜視網膜炎、細菌感染等副作用,需定期復查肝功,祝早日康復。
2015-11-17 22: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清燕 主治醫師
漢川市脈旺鎮衛生院
一級
結核科
-
建議應該去醫院神經內科檢查,可以檢查腦電圖,頭顱CT,平時注意休息,注意保暖,
2015-11-17 19:5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分先天性感染與圍生期感染。圍生期感染主要通過分娩時的產道感染或經宮頸逆行感染及產后喂乳感染等,出生時多無感染癥狀小孩在出生2~4個月后發病。現在孩子三歲多了說明感染已經緩解或是消失了。一般就沒有問題了。
2015-11-17 16: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巨細胞病毒感染? 巨細胞病毒(cylomegalovirus,CMV)屬于皰疹病毒科(Herpesvifidae),人巨細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也稱人皰疹病毒5型(human herpesvins5,HHV5),屬β皰疹病毒亞科。和所有的皰疹病毒一樣,人一經感染,除了少數出現臨床癥狀外,太多呈隱性感染。HCMV可長期潛伏體內,一旦機體免疫功能下降.病毒即可激活致病。HCMV對宿主或組織培養具有高度種屬特異性,其特征性病變為受染而細胞體積明顯變大、核內和胞漿內出現包涵體,因而曾經又稱為“巨細胞包涵體病”(cytomegalie inclusion disease.CID)。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