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上肢進行性無力伴肌肉萎縮及呼吸不暢原因?
2009年底,感覺食指和大拇指對接無力,特別是天氣寒冷的時候更加明顯。2010年初,開摩托車時,感覺頸椎左邊和右手有麻痹感。2010年4月,打完乒乓球回家吃晚飯時,發現右手拿筷子困難,無力拔飯至嘴邊。在隨后的日子里,右上肢無力日益明顯,無力主要表現為向上抬高困難、向內側抬起困難、開鎖困難等。同時,有時可見肌肉顫動。無疼痛、無麻木感、無感覺障礙。2010年6月,左手出現與右手同樣的癥狀。雙上肢無力是進行性的。2010年7月,雙上肢開始出現肌肉萎縮。緊接著,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肩胛肌也開始發生肌肉萎縮。肌肉顫癥狀開始消失。2010年12月,雙上肢的下臂和手掌開始出現肌肉萎縮。2011年1月,肌肉萎縮停止。2011年3月底,偶爾出現呼吸不暢。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雙上肢出現進行性無力、肌肉萎縮以及呼吸不暢,可能由神經損傷、肌肉疾病、頸椎病變、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等引起。 1.神經損傷:如運動神經元病,可導致肌肉無力和萎縮。這是由于神經元變性,影響神經對肌肉的支配。 2.肌肉疾病:像肌營養不良癥,肌肉本身的病變導致功能障礙。 3.頸椎病變:頸椎間盤突出或頸椎管狹窄,壓迫神經,引起上肢癥狀。 4.免疫性疾病:例如多發性肌炎,自身免疫反應攻擊肌肉組織。 5.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長期高血糖損害神經和血管。 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的神經系統檢查、肌電圖、血液生化檢查等,以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如甲鈷胺、維生素 B1、依達拉奉等)、物理治療、康復訓練等。同時,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2024-12-24 19:5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仍要注意避免受涼,記得查血常規.多聯系,歡迎你反饋情況,一定對其他患者有幫助.
2015-11-18 02:5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此情況可以應用中藥進行治療的,具體用藥建議到醫院中醫科進行辨證論治為宜
2015-11-18 01:3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長期應用激素會有較大的副作用的,建議配合中藥進行調理治療觀察
2015-11-17 15:0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的多灶是怎么確定的,你的肌肉萎縮肯定是神經元受損導致.其病異常復雜,估計是一聯合病理改變.必須為病情確診定性再行治療.用點什么藥能好這種思維要不得.從病情分析,若發展嚴重會不完全癱瘓.如是復發或繼發期可以采用激素治療,等癥狀緩解后在降減激素的同時可逐步的用可逐步的用中藥(中藥含然激素對人體無毒副作用)替代激素,并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營養神經,中西醫結合擴張微循環使受損殘余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病情繼續發展.并采用神經再生之藥興奮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經恢復其功能并使體內產生抗致病病毒抗體預防復發達受損神經再生修復獲得早日康復.
2015-11-17 13:3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運動神經元病與癲癇是同一種病嗎 -
Q: 運動神經元病與癲癇是同一種病嗎 -
Q: 怎樣診斷檢查運動神經元病 -
Q: 運動神經元病應采取哪些有效治療方式 -
Q: 運動神經元損傷應如何應對 -
Q: 運動神經元損傷應如何應對 -
Q: 如何診斷檢查運動神經元病 -
Q: 為什么會患運動神經元病 -
Q: 運動神經元病的癥狀表現有哪些 -
Q: 運動神經元肌肉萎縮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選擇性侵犯上下兩級運動神經元的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病變范圍包括脊髓前角細胞、腦干后組運動神經元、皮質錐體細胞及錐體。臨床特點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引起的肌萎縮、肌無力和上運動神經元(錐體束)損害的體征并存臨床上分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進行性脊肌萎縮癥、進行性延髓麻痹及原發性側索硬化。感覺系統和括約肌功能一般不受影響。最常見的MND類型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sclerosis,ALS)呈全球性分布,年發病率約2/10萬,人群患病率(4~6)/10萬同90%以上為散發病例。成人MND通常在30~60歲起病,男性多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