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歲患者右側頂葉左側額葉腔隙性腦梗塞,諸多疑問求解
患者年齡:41發病時間:10年2月份主要表現:因頭暈偏頭痛,有時眩暈醫生診斷及化驗結果:醫院磁共振MRI檢查為右側頂葉,左側額葉腔隙性腦梗塞。請問李醫生,你說的顱內壓增高現象是什么?活血化瘀藥物以吃那些藥為最好?謝謝,另外,抗凝藥拜阿司匹林對我腸胃不太好影響大嗎,還有其它的跟它效果一樣但對腸胃副作用小的藥嗎?補充問題1:(2010-05-2818:29:00)謝謝醫生您的回答,我這樣的情況是大面積還是屬于小面積腦梗塞?應該吃怎樣的才算是小劑量而又能起到抗凝作用?單發性多發性腦梗塞又是怎樣的?補充問題2:(2010-05-2921:20:13)謝謝,謝謝你們百忙之中對我的解答,我在當地醫院看了,醫生給我開了:尼莫地平,心脈通片和曲克蘆丁片,就服用這三種藥正確嗎?我現在還經常會有點眩暈,頭痛,這是怎么回事嗎?是不是這腦梗塞還在變化不穩定?象我這樣有需要用靜脈輸液來治療嗎?補充問題3:(2010-05-2923:58:00)謝謝醫生!我現在還不時會有點眩暈頭暈的,這是為什么嗎?是這病引起的嗎還是這腦梗塞還在變化不穩定?輸液治療跟吃藥治療效果一樣嗎?阿司匹林跟曲克蘆丁片作用一樣嗎?這兩種藥是不是都要一起吃/要長期吃這幾種藥嗎?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腔隙性腦梗塞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患者存在對顱內壓增高現象、用藥選擇、病情程度、治療方案等方面的疑問。 1.顱內壓增高現象:顱內壓增高通常表現為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等。腔隙性腦梗塞一般較少出現顱內壓增高,但如果梗塞面積較大或合并其他問題,可能會引起。 2.活血化瘀藥物:常見的有丹參滴丸、血塞通片、銀杏葉片等。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根據個體情況選擇。 3.抗凝藥選擇:拜阿司匹林對腸胃有一定刺激,可考慮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副作用相對較小,但仍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4.腦梗塞面積:根據描述,可能屬于小面積腔隙性腦梗塞。判斷還需綜合癥狀、影像學檢查等。 5.藥物治療效果:尼莫地平可改善腦血液循環,心脈通片和曲克蘆丁片也有一定作用。但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可能需要靜脈輸液治療。 腔隙性腦梗塞需要綜合治療和長期管理,患者應定期復查,遵循醫生建議調整治療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4-12-24 12:2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在臨床中,治療腔隙性腦梗塞的目的,一方面是治療目前已有的癥狀,另一方面是防止發生更大的梗塞.臨床上常采用的方法是平衡功能訓練和藥物治療,其中平衡功能訓練是非常有效的.它主要通過一些專業儀器,鍛煉患者的行走功能,治療時間是7~10天,之后在家里,還要在家屬的陪同下堅持訓練恢復,腦梗賽是很容易發生猝死的,所以在發病時要第一時間送往正規醫院搶救,平時要注意情緒不要太激動,多休息,少勞累,保持心情愉快。腦血栓堵塞血管75%以上出現癥狀,阻塞越大癥狀就越嚴重.所以必須盡早清除血栓,疏通血管,改善大腦供血,延緩動脈硬化,降低危害因素,預防血栓脫落形成腦梗.
2015-11-18 13:3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這需要根據CT確定,但是一般梗塞灶在1cm以內才可以說是腔隙梗塞。一般腔隙梗塞屬于小面積梗塞如果沒有頭痛惡心不需要使用降顱壓的藥物,阿司匹林腸溶片每晚服用75mg就可以了。多發性梗塞是指梗塞灶在2個及2個以上。
2015-11-18 12:0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腦梗塞(1)指導患者在急性期臥床休息,取平臥位為好,以保證腦血流供給,減輕腦組織缺血狀況.(2)保持癱瘓肢體功能位置,幫助患者做患肢及關節的被動運動.(3)病情穩定后,鼓勵患者做主動鍛煉.盡早下床活動,從起床,患肢平衡,站立,行走進行訓練指導,逐步增加活動范圍和次數,最后幫助進行上下樓梯訓練,讓患肢得到運動,利于功能的恢復.可用中藥修復損傷腦細胞,含有豐富的神經營養因子,小分子多肽,多種氨基酸,這些有效成分可直接作用于腦細胞,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抗腦皮質缺氧,改善腦能量代謝,加速腦血液循環,具有促進中樞神經細胞生長發育,修復中樞神經細胞損傷
2015-11-18 06:1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控制好血壓,如果有顱內壓增高現象建議靜脈用藥,抗凝藥物及活血化瘀藥物治療。
2015-11-17 20:5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顱內壓增高? 顱內壓增高是因顱腔內容物(腦、腦脊液、腦血容量)的體積增加或顱內占位性病變等因素引起的以顱內壓力升高為特征的綜合征,在神經科及其他各科臨床上甚為多見,嚴重時可導致腦疝而危及生命。成人惡性顱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5%,兒童則占全身惡性腫瘤的7%。顱內轉移瘤的發病率為顱內腫瘤的6%~10%。 顱內壓是指顱腔內的壓力。正常人的顱內壓力是指水平側臥位時經腰椎穿剌測得的壓力。其正常值成人為0.78一1.76kPa(80一180mmH2O),兒童為0.49一O.98kPa(50-100mmH2O),如壓力超過1,96kPa(200mmH2O)時。即為顱內壓增高(intractanial hypertension)或稱顱壓增高綜合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