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經歷兩次腦手術,對生活失去信心想自殺,怎么辦?
我有個朋友老是對生活沒信心!老是覺得活這沒意思啊!覺得找不到知心的朋友!有過2次腦手術!別的什么人都不記得了!就記得他的女朋友!老想是自殺!!!! 補充提問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朋友經歷兩次腦手術后出現對生活失去信心、想自殺的情況,可能與腦部損傷、心理障礙、社交問題、記憶缺失以及疾病帶來的痛苦等有關。 1.腦部損傷:腦手術可能影響了大腦的某些區域,導致情緒調節和認知功能出現障礙。 2.心理障礙:如抑郁癥、焦慮癥等,在經歷重大疾病后容易產生。 3.社交問題:找不到知心朋友,社交支持不足,會加重負面情緒。 4.記憶缺失:只記得女友,這種記憶的局限性可能使其感到孤獨和無助。 5.疾病痛苦:手術帶來的身體不適和后續康復的困難,增加心理壓力。 對于這種情況,需要綜合治療,包括心理疏導、藥物治療、社交支持等。家人和朋友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陪伴,幫助其重建生活的信心。同時,建議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進行全面的評估和治療。
2024-12-24 21: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抑郁癥是一個頑固的疾病.以情緒低落,精神壓抑,郁悶或沮喪,整日愁眉苦臉,易于哭泣,喜歡一個人獨處,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多數睡眠不佳,甚者有輕生想法為主要表現.
2015-11-18 08:5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首先為你的朋友擁有像你這樣的朋友感到高興.抑郁癥是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和軀體癥狀為主.1.情感低落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觀.患者終日憂心忡忡,郁郁寡歡,愁眉苦臉,長吁短嘆.程度較輕的患者感到悶悶不樂,無愉快感,凡事缺乏興趣,平時非常愛好的活動如看足球比賽,打牌,種花草等也覺乏味,任何事都提不起勁,感到"心里有壓抑感","高興不起來";程度重的可痛不欲生,悲觀絕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訴說"活著沒有意思","心里難受"等.部分患者可伴有焦慮,激越癥狀,特別是更年期和老年抑郁癥患者更明顯.典型的病例其抑郁心境具有晨重夜輕節律的特點,即情緒低落在早晨較為嚴重,而傍晚時可有所減輕,如出現則有助于診斷.在情感低落的影響下,患者自我評價低,自感一切都不如人,將所有的過錯歸咎于自己,常產生無用感,無希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感到自己無能力,無作為,覺得自己連累了家庭和社會;回想過去,一事無成,并對過去不重要的,不誠實的行為有犯罪感;想到將來,感到前途渺茫,預見自己的工作要失敗,財政要崩潰,家庭要出現不幸,自己的健康必然會惡化.在悲觀失望的基礎上,產生孤立無援的感覺,伴有自責自罪,嚴重時可出現罪惡妄想;亦可在軀體不適的基礎上產生疑病觀念,懷疑自己身患絕癥等;還可能出現有關系,被害妄想等.部分患者亦可出現幻覺,以聽幻覺較常見.2.思維遲緩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銹的機器","腦子像涂了一層漿糊一樣開不動了".臨床表現為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患者感到腦子不能用了,思考問題困難,工作和學習能力下降.3.意志活動減退患者意志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制.臨床表現行為緩慢,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床,不想去上班,不愿外出,不愿參加平常喜歡的活動和業余愛好,常閉門獨居,疏遠親友,回避社交.嚴重時,連吃,喝,個人衛生都不顧,甚至發展為不語,不動,不食,可達木僵狀態,稱為"抑郁性木僵",但仔細精神檢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緒.伴有焦慮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頓足或踱來踱去等癥狀.嚴重抑郁發作的患者常伴有消極自殺的觀念或行為.消極悲觀的思想及自責自罪可萌發絕望的念頭,認為"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種解脫","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會促進計劃自殺,發展成自殺行為.這是抑郁癥最危險的癥狀,應提高警惕.長期追蹤發現,約15%的抑郁癥患者最終死于自殺.自殺觀念通常逐漸產生,輕者僅感到生活沒意思,不值得留戀,逐漸產生突然死去的念頭,隨抑郁加重,自殺觀念日趨強烈,千方百計試圖了結自己.4.軀體癥狀很常見,主要有睡眠障礙,食欲減退,體重下降,性欲減退,便秘,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陽痿,閉經,乏力等.軀體不適主訴可涉及各臟器.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癥狀也較常見.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早醒,一般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后不能再入睡,這對抑郁發作診斷具有特征性意義.有的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體重減輕與食欲減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數患者可出現為食欲增強,體重增加.5.其他抑郁發作時也可出現人格解體,現實解體及強迫癥狀.抑郁發作臨床表現較輕者稱之為輕度抑郁.主要表現情感低落,興趣和愉快感的喪失,易疲勞,自覺日常工作能力及社交能力有所下降,不會出現幻覺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但臨床癥狀較環性心境障礙和惡劣心境為重.老年抑郁癥患者除有抑郁心境外,多數患者有突出的焦慮煩躁情緒,有時也可表現為易激惹和敵意.精神運動性遲緩和軀體不適主訴較年輕患者更為明顯.因思維聯想明顯遲緩以及記憶力減退,可出現較明顯的認知功能損害癥狀,類似癡呆表現,如計算力,記憶力,理解和判斷能力下降,國內外學者將此種表現稱之為抑郁性假性癡呆.軀體不適主訴以消化道癥狀較為常見,如食欲減退,腹脹,便秘等,常常糾纏于某一軀體主訴,并容易產生疑病觀念,進而發展為疑病,虛無和罪惡妄想.抑郁癥病程較冗長,易發展成為慢性.祝你的朋友能早日康復!
2015-11-17 21:1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自殺行為與哪些精神疾病相關 -
Q: 為何部分人會產生極端想法和行為 -
Q: 怎樣有效預防精神病患者出現危險行為 -
Q: 自殺行為一定意味著患有精神疾病嗎 -
Q: 自殺僅僅是心理素質差導致的嗎 -
Q: 怎樣預防病情發作時患者的危險行為 -
Q: 怎樣幫助有自殺傾向的人消除這種念頭 -
Q: 裝菜的塑料袋放冰箱是否有害健康? -
Q: 鼓樓醫院護士健康狀況如何評估及處理? -
Q: 如何檢查和評估自殺行為傾向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自殺行為? 自殺行為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自殺行為是指有意識,自愿地直接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廣義的自殺行為是指包括故意自傷行為和吸毒酗酒等自我毀滅的“慢性自殺”行為。人們通常說的自殺行為常常指狹義的自殺行為。自殺的分類:自殺觀念,自殺未遂,自殺死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