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周 2 早產嬰兒呼吸困難胸部塌陷何時能好
嬰兒早產36周2,剛出生是出現呼吸困難胸部塌陷,面紫,開始醫生用插管呼吸。現在改用呼吸罩。今天去問醫生。說寶寶又改成用鼻導管呼吸了。情況還是穩定。還是帶點胸部塌陷。請問什么多長時間能好起來。現在是不是有明顯的好轉了?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早產嬰兒出現呼吸困難、胸部塌陷,其恢復時間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嬰兒自身狀況、治療效果、并發癥情況、后續護理以及個體差異等。 1. 嬰兒自身狀況:如果嬰兒的心肺功能相對較好,呼吸系統發育較完善,恢復可能會相對較快。反之,若存在其他先天發育問題,恢復時間會延長。 2. 治療效果:當前的呼吸支持治療,如插管、呼吸罩、鼻導管等,若能有效改善呼吸狀況,促進肺部正常發育,有助于縮短恢復時間。 3. 并發癥情況:若出現肺部感染、心肺功能異常等并發癥,需要先控制并發癥,這會影響整體的恢復進程。 4. 后續護理:包括營養支持、環境適宜等。良好的護理能增強嬰兒的抵抗力,促進身體恢復。 5. 個體差異:每個嬰兒的身體恢復能力不同,有的可能在數周內明顯好轉,有的則需要更長時間。 總之,早產嬰兒的恢復情況較為復雜,需要密切觀察和綜合評估。家長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和護理,耐心等待嬰兒逐漸康復。
2024-12-25 03:2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這很有可能是呼吸系統未發育成熟所引起的癥狀。建議要繼續使用鼻導管呼吸,要多長時間好起來要看小孩子的呼吸系統發育的過程,如果及早發育成熟就可以不用靠鼻導管呼吸了,現在采用鼻導管說明小孩子的呼吸系統已經開始在慢慢發育成熟了。
2015-11-18 21: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不論臨床擬診或確診病例均應積極處理,力爭度過3天,存活有望。 1.肺表面活性物質(PS)的應用80年代各國相繼應用人工合成或與天然相混合的PS取得進展,Fujiwara(1980)用合成的PS鹽水懸液治療10例平均體重1552g的早產兒,6例存活。Ferrara(1991)用PS治療26例600~750g超低體重兒,半數存活。國內首都兒科研究所(1988)已能從豬肺中提取PS,上海兒科醫院(1989)用人羊水中取得的PS治療3例NRDS,效果滿意,其化學成分主要是磷脂,余為膽固醇和蛋白質。 用法:一般將PS制劑200mg/kg混懸于4ml生理鹽水中,盡早由氣管導管分別滴入四個不同體位(仰臥、右、左側臥,再仰臥),分別用面罩氣囊復蘇器加壓呼吸1~2分鐘,使PS在兩側肺內均勻分布,隔12小時重復同劑量,生后2天內多次(2~3次)治療的治愈率可提高到90%以上,生后正常呼吸前就給PS可起預防作用。 2.正壓呼吸和適當供氧目的是維持動脈氧分壓(PaO2)在6.67~10.7kPa(50~80mmHg),使滿足代謝需要而不引起視網膜病變。如超過13.6~16.0kPa(102~120mmHg)持續6小時以上,可致早產兒晶體后纖維增生癥。吸入氧濃度(FiO2)超過0.8持續44小時以上,可損害肺泡上皮細胞,抑制PS,使肺泡展開困難,間質增生及纖維化,形成支氣管肺發育異常(BPD)(參閱下冊100頁新加節)。提供的氧氣、空氣需通過混合器加溫和濕化并精確地控制氧濃度,每小時必須記錄監測一次FiO2和溫度,氧療時可用經皮測氧儀(tcpo2)或脈搏氧飽和度儀(SaO2)持續監測和調節FiO2,突然給高濃度氧可抑制呼吸。 持續氣道正壓(CPAP)的治療作用是使萎陷的肺泡重新張開,并在呼氣末保持正壓,增加肺容量和功能殘余氣量,減少肺內分流,改善氧合,提高動脈血氧分壓。肺血管壁平滑肌因血氧增高而擴張,降低了肺血管阻力,從而消除肺外右至左分流。CPAP防止肺泡萎陷可節省PS,氧合改善可促使肺泡產生PS,有利于病情改善。 輕癥NRDS(X線第一和第二級)出生體重1500g以上,早期使用鼻塞作CPAP可縮短高濃度氧的應用時間和減少機械通氣的可能性。當CPAP壓力逐漸降至1.0~2.0kPa(2~3cmH2O,氧濃度降至40%時血氧分壓仍維持正常,便可改為鼻導管吸氧。若FiO2已達0.8而PaO2仍在6.67kPa(50mmHg)以下,出現反復發作呼吸暫停或高碳酸血癥,則從速改用呼吸機。 重癥NRDS(X線第三和第四級)出生體重1500g以下,發病時間越早,肺順應性差者,CPAP很難奏效,必需采用呼氣末正壓(PEEP),使吸氣峰壓(PIP)不超過3.0kPa(30cmH2O),PEEP約0.5kPa(5cmH2O),平均氣道壓力(MAP)維持在0.98~1.37kPa(10~14cmH2O),呼吸頻率25~30次/分,吸/呼比1∶1~2∶1,FiO2開始時0.6~0.8(不超過0.95,避免用純氧),以后漸降至0.4,維持PaO2在6.67~10.7kPa(50~80mmHg)或維持氧飽和度90%,血pH7.2~7.25。 3.保暖不論病情輕重,基本護理保暖不可忽視,置患兒于暖箱或遠紅外線搶救臺上,使處于最適環境溫度,保持中性體溫、腹部皮溫36.5℃或肛門核心溫度37℃,氧耗最低,相對濕度以50%~65%為宜。 4.液體及電解質平衡多數患兒在生后3天內因缺氧而有腸蠕動減弱或腸麻痹,不宜口喂而需靜脈補液,液量不宜過多,以免毛細血管滲出和低蛋白血癥導致肺間質水腫和全身水腫,則缺氧更難糾正。一般生后第1~2天控制在60~80ml/kg,第3~5天80~120ml/kg,用5%~10%葡萄糖液(對呼吸增快在輻射熱下和相對濕度不足者,應增加液量20%,而機械呼吸時吸入氣體中水蒸氣已飽和者應減少總液量50~60ml/kg·d)。第2天起生理鹽水應占液量的1/4~1/5,第3天給K+1~2mmol/kg·d。若血鈣低于1.5mmol/L(6mg/dl),可給10%葡萄糖酸鈣2ml/kg·d,持續4~5天。當血漿蛋白低于20~25g/L(2.0~2.5g/dl)時,應輸血漿或白蛋白0.5~1.0g/kg。對于已排胎糞并有腸鳴音者可用鼻胃管喂奶,由少量逐漸增加,靜脈補液量相應減少,若較長時間不能經口喂養,應給靜脈全營養。 5.酸堿平衡呼吸性酸中毒可隨通氣改善而好轉,不應給堿性藥。代謝性酸中毒嚴重者可給5%碳酸氫鈉〔1ml=0.6mmol(0.6mEq)〕,所需劑量=BE×體重×0.3以等量5~10%葡萄糖液稀釋后在20~30分鐘內靜脈滴入。24小時內碳酸氫鈉不宜超過6~8mmol/kg。如無條件測定血氣時可按5%碳酸氫鈉每次3~5ml/kg計算:靜脈推注速度不能超過1mmol/分鐘,速度過快可引起血容量酸堿急劇變動導致顱內出血。 6.抗生素宮內肺炎易與NRDS混淆。在氣管插管作機械通氣時也有污染可能,故應給青霉素20~25萬u/kg·d分次靜滴或肌注。 近年來應用PS治療,病死率從60%下降為20%左右。存活者往往發育正常。最常見的并發癥為繼發肺炎和缺氧性顱內出血,可加速死亡。當吸入氧濃度(FiO2)過高和供氧時間過長或接受機械通氣而存活的嬰兒,有發生氣漏、氧中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PD)、恢復期動脈導管開放的可能。 首先要做好孕婦保健,避免早產。胎肺成熟度測定及促胎肺成熟后分娩也是預防的重要環節。以氟美松(Dexamethasone)滴入羊水可以促進胎肺成熟。用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或其它腎上腺皮質激素誘導產生PS可減少NRDS的發病,羊膜腔內給藥優于靜脈和肌注。新生兒生后即予氣管內注入PS可防治NRDS。Morley(1981)用合成的PS干粉生后即噴入22例平均體重1417g的早產兒,氣管一劑,結果全部存活,而33例平均體重1420g的對照組死亡8例。Enhorning(1985)生后即用PS滴入39例30周內的早產兒氣管一劑,死亡1例,而33例對照組中死亡6例。
2015-11-18 19:1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目前已經換成了普通的氧氣,病情應該是明顯的好轉了。估計還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才可以徹底治愈。需要繼續抗感染治療。
2015-11-18 13:0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