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便秘去醫院應做哪些檢查
便秘去醫院該做什么檢查?懂醫的進治療長期便秘的方法以前我從來沒有過便秘的現象,.....可是最近一年多來總是便秘。癥狀是這樣的,不是干的的,上則所的時間特別長,總是拉不干凈,而且過幾天好點過幾天又不好了,嚴重時吃瀉藥也不好使。這一年得過一次胸膜炎,吃了不少藥,而且胃這一年來也不太好。我的情況是這樣的:1.時好時壞,好像有點周期性,大概好上20多天,又不好了,經過我自己的努力調整又能好上幾天,可是過幾天又不好了。2.但是就算好的時候,上廁所的時間也特別長,早晚各要一個小時,吃東西也要特別注意,稍微不留意又壞了,拉不出來了。3.最壞的時候幾乎一點也拉不出來,就算吃瀉藥也不好使,拉出來的都是細條狀。4.只要一天拉不出來,肚子就撐脹,一點東西也吃不進去。稍微吃點就滿了。幾乎什么藥都吃過了,什么養胃的健胃的,什么菌類藥(麗珠腸樂,活性菌),瀉火的(胃火,肝火),補氣的,胃腸動力藥,中藥都吃過就是不管用。看了那么多的醫生也沒用。誰能幫幫我呀,救救我呀,拜托各位啦。回答好的管用的我會把我所有的分都追加上的,謝謝啦。(注;一些調整的方法就不用再提了,我幾乎都用過啦,比如喝蜜水)想得到怎樣的幫助:總是癢,應該怎么辦?.....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長期便秘去醫院可能需要做多種檢查,包括糞便常規和隱血試驗、結腸鏡檢查、結腸傳輸試驗、排糞造影、肛管直腸壓力測定等。 1.糞便常規和隱血試驗:用于判斷糞便中有無異常成分,如白細胞、紅細胞、寄生蟲卵等,以及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 2.結腸鏡檢查:可直接觀察結腸內部有無炎癥、息肉、腫瘤等病變。 3.結腸傳輸試驗:評估結腸的運動功能,了解食物殘渣在結腸內的傳輸速度。 4.排糞造影:能顯示肛管直腸部位的功能性及器質性病變,如直腸前突、直腸黏膜脫垂等。 5.肛管直腸壓力測定:檢測肛管直腸的壓力,評估肛門括約肌功能。 總之,通過這些檢查可以明確便秘的原因,從而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患者應選擇正規醫院就診,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檢查和治療。
2024-12-25 21: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便秘主要是與生活習慣有關,日常生活要注意:一是要養成常喝水的習慣,二是要養成定時的排便的習慣,不要長期蹲茅房,拉不出屎就不要強拉,三是多吃蔬菜和水果,四是不要久坐,要常出來走走,特別是飯后走路對便秘很有幫助。%55%便秘可區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急性便秘由腸梗阻,腸麻痹,急性腹膜炎等急性疾病引起;慢性便秘病因較復雜,一般可無明顯癥狀。...你需要的就是調節飲食,吃些清淡易消化的,蔬菜水果,盡量不抽煙喝酒咖啡辛辣刺激食品,另外最好不要長久站立。不利于血液循環。...
2015-11-20 03: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便秘是因為腸道菌群的問題,而且根治也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平時可以注意調理一下,就不會太頻繁了,平時多注意喝水量,不要睡太晚,也不要吃過于油膩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多注意這些就可以慢慢調理得比現在好很多,%55%長期的生活不規律,飲食不合理,經常吃油膩的食品,再有就是缺乏一樣的運動。容易形成便秘。...........肛門口有個小肉球出來是內痔、外痔和混合痔都有的癥狀,為了能夠辨證施治,患者一定要到專科專業的肛腸醫院找出病因后再對癥治療!...........
2015-11-20 00: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痔瘡的發生是由于肛門的特殊解剖位置所造成的。一是因肛門位于消化道的末端,直腸上靜脈叢無靜脈瓣,立位時易造成血液回流障礙痔瘡很疼怎么辦。。。。。痔瘡很疼怎么辦。。。。。建議你應密切觀察自己對各種食品的適應性。如吃某種食物后腹瀉加重,盡量不要食用這種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應加強鍛煉,如打太極拳,以強腰壯腎,增強體質,同時注意腹部保暖。痔瘡很疼怎么辦
2015-11-19 18:2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便秘是臨床常見的復雜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干結、排便費力等。便秘在程度上有輕有重,在時間上可以是暫時的,也可以是長久的。由于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因此,一旦發生便秘,尤其是比較嚴重的,持續時間較長的患者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2015-11-19 11:1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