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歲男性患類風濕,能否治愈并擺脫藥物
您好,我岳父今年49歲,3年前檢查是輕微的類風濕,主要是手腕和腳踝在不吃藥的情況下酒腫脹疼痛,身體其他關節的疼痛相對輕一些,平時吃強的松和布洛芬就好了,疼痛感不強,不影響活動。請問可以治療好嗎?不必依賴藥物了.現在幾乎是每天都得吃藥,如果一天或者兩天不吃手腕和腳踝就腫脹疼痛,胯關節疼痛無法行走,胳膊也抬不起來,吃完藥1個多小時慢慢消腫,各關節也漸漸不疼了,這個病到底是不是類風濕呀?就檢查過一次,不知道準確不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無法完全治愈,但通過規范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對于您岳父的情況,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病情嚴重程度、治療依從性、個體差異、日常護理及定期復查等。 1. 病情嚴重程度:如果病情較輕,關節損傷不嚴重,規范治療后有望減少藥物依賴。但如果關節已出現明顯破壞,可能較難完全停藥。 2. 治療依從性:按時按量服藥,遵循醫囑調整治療方案,對控制病情至關重要。若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易導致病情反復。 3. 個體差異: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同,有的患者可能對某些藥物敏感,治療效果好,能逐漸減少藥量。 4. 日常護理:注意保暖、避免勞累和感染,適當鍛煉,有助于改善關節功能,減輕癥狀。 5. 定期復查:監測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總之,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您岳父應定期到正規醫院的風濕免疫科就診,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評估能否減少藥物用量或更換治療方案,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2024-12-25 20:0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有游走性關節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晚期則表現為關節僵硬和畸形,功能喪失,導致殘疾.病變主要在關節滑膜,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皮膚,血管,腎等組織器官.若不能及時控制或治愈,終鈄導致殘廢.類風濕在沒有變形之前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如果變形就只能控制不發展.治療用追風舒筋丸就可以經濟實惠,不要用西藥,副作用太大,不要用冷水,注意防寒保暖,不要生氣.你可以到我的診室介紹里詳細了解一下我們的資料,祝早日康復.
2015-11-20 07:3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少數輕癥RA病例單用一種DMARDs可能有效,但大多數病例需同時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DMARDs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臨床研究證明,DMARDs聯合應用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單一用藥.而且,DMARDs聯合應用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并無明顯增加.國內外常用的聯合用藥組合是甲氨喋呤(MTX)+柳氮磺胺吡啶(SSZ);MTX+羥氯喹(HCQ);SSZ+HCQ及MTX+SSZ+HCQ等.近幾年,來氟米特作為一種新型免疫抑制劑在RA的應用日趨廣泛,而且,該藥可能與MTX,SSZ及HCQ等有協同作用.此外,環孢菌素,青霉胺,硫唑嘌呤及金制劑與DMARDs聯合應用的治療效果亦優于各自的單一治療.國產新藥帕夫林在本病的治療作用也已得到證實.該藥安全性好,且有一定的肝細胞保護作用,與MTX及SSZ等藥物聯合應用治療RA可能是一種較好的選擇.美國風濕病學會2002年對RA治療指南進行了修訂.與1996年提出的指南相比,最明顯的變化有三點:(1)新增加了5種治療藥物,包括來氟米特,恩利(Etanercept),英非單抗(Infliximab),環胞菌素及米諾環素.(2)將免疫吸附療法(Immunoadsorption)列為RA的治療方法之一.(3)將MTX的推薦劑量從7.5-15mg/周增至7.5-20mg/周.在臨床上,有些輕癥RA患者經一種DMARDs治療可能使病情緩解,甚至在數月甚至更長時間內病情穩定.但是,其中不少患者可出現病情反復,尤其在血清中有高滴度自身抗體及免疫球蛋白的患者,病情出現反復更為常見,說明臨床癥狀改善與病情完全緩解并不等同,血清中自身抗體的滴度明顯減低是病情完全控制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注意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同時,必須給予RA患者以足量,足療程的DMARDs聯合治療.
2015-11-20 05:0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根據情況來看,有可能是的。它的癥狀有:1關節疼痛與壓痛,大多數患者都是以關節腫脹開始發病的。2關節腫脹,凡受累關節都可出現腫脹,關節腫脹提示炎癥較重。3晨僵,95%的患者都有關節晨僵。4關節磨擦音。建議你帶他去醫院作檢查。
2015-11-20 03:1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大量的臨床實踐發現,關節晨僵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癥狀,幾乎所有的病人都會有這一表現.所謂晨僵就是病人早晨起來或睡醒后某一關節或某一組關節出現僵硬感,緊束感,活動不自如,嚴重的可表現為周身有僵硬感.起床后經活動或溫暖后僵硬感減輕或消失.隨著時間的推移,僵硬感程度逐漸加重,晨僵持續時間延長,需要長時間的活動才能緩解.臨床多見于手指關節和膝關節,也見于腰背部.晨僵的出現,提示有炎癥的存在.晨僵的產生機理是由于在休息不活動狀態下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的充血,滲出,水腫,肌肉張力增加,肌腱的滑動和關節囊被動伸展受阻所致.晨僵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的重要指標.晨僵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長短與類風濕性關節的病變程度成正比.因此,當人體某一關節或幾個關節出現晨僵,經活動一定時間后才緩解,應懷疑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可能性,要及時去正規醫院看醫生,千萬不要覺得不影響生活和工作,結果使病情嚴重失去早期治療時機,追悔莫及!
2015-11-20 02:4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