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顯示左側顳部改變,情況嚴重嗎?
今天醫院CT結果腦實質未見異常密度顯示,左側顳底部蛛網膜下腔增寬,顳極似見壓跡。余第四腦室第三腦室雙側腦室及腦池大小形態正常,腦中線結構居中。印象:左側顳部改變,建議必要時做MRI檢查,了解有無蛛網膜囊腫。請問醫生我的這個情況嚴重嗎,需要手術嗎,會不會是腦瘤或者變成腦瘤,有沒有危險,怎么治療。。補充:腦電地形圖報告和常規腦電圖報告結果是未見異常。。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CT 檢查發現左側顳部改變,是否嚴重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判斷,包括癥狀表現、進一步檢查結果、囊腫大小和位置、是否存在其他并發癥等。 1. 癥狀表現:如果沒有明顯頭痛、惡心、嘔吐、視力障礙等癥狀,可能病情相對較輕。 2. 進一步檢查:MRI 檢查能更清晰地顯示病變情況,有助于明確診斷和評估嚴重程度。 3. 囊腫大小和位置:較小且位置不關鍵的蛛網膜囊腫可能不嚴重;若較大或壓迫重要結構,則較嚴重。 4. 有無并發癥:若引起腦積水等并發癥,情況會更復雜和嚴重。 5. 發展趨勢:如果病變穩定,一般不嚴重;若持續進展,可能需要更積極治療。 總之,目前僅根據現有 CT 結果難以確切判斷嚴重程度,需進一步檢查和觀察癥狀變化,綜合評估后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2024-12-27 09:4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為良性腦囊腫的一種.有蛛網膜樣囊壁及腦脊液樣的囊液.囊腫位于腦表面,與蛛網膜下腔關系密切,但不侵入腦內.多為單發,少數多發,常位于腦裂及腦池部.體積大者可同時壓迫腦組織及顱骨,可產生神經癥狀及顱骨改變.本癥多見于兒童,男性較多,左側較右側多見.按病因不同可分為先天性、外傷性及感染后蛛網膜囊腫3型.分述于后:(一)先天性蛛網膜囊腫為常見類型,其發病原因尚不全清楚,有以下推測:①Starkman等(1958)認為本癥發生原因可能是在胚胎發育時,有小塊蛛網膜落入蛛網膜下腔內發展而成.即囊腫位于蛛網膜內,鏡下可見蛛網膜在囊腫4周分裂為兩層,外層組成囊腫表面部份,內層組成囊底,在軟腦膜與囊底之間仍有一蛛網膜下腔.蔣大介(1963)發現囊壁表面部份亦由兩層蛛網膜組成,即囊腫全部位于蛛網膜下腔之中.②許多人認為在胚胎發育時,由于脈絡叢的搏動,對腦脊液起泵作用,可將神經組織周圍疏松的髓周網(perimedullarymesh)分開,形成蛛網膜下腔,如早期腦脊液流向反常,則可在髓周網內形成囊腫.③因本癥常伴有其他先天性異常,如囊腫內有異位脈絡叢、大腦鐮局部缺失以及眶板、顳葉及頸內動脈缺失等,均證實本癥發生基本原因為腦發育不全所致(Robinson1958).蛛網膜囊腫不斷增大的原因目前亦無統一意見,可能是:①囊腫壁有小孔與蛛網膜下腔相通,腦脊液自此孔不斷流入囊內,小孔起活瓣作用,因顱底動脈搏動,使囊腫逐漸增大.亦可能某種因素致小孔堵塞而引起顱內壓增高.②囊內有異位脈絡叢,分泌過多的腦脊液,不能吸收所致.③有的病例囊腫與蛛網膜下腔不相通,囊液中蛋白增高,囊內、外滲透壓差異引起囊腫逐漸增大(Galassi等1980).④囊內或囊壁上靜脈出血,使囊腔迅速增大(LaCour等1978).蛛網膜囊腫常見于外側裂、大腦縱裂、大腦表面或底部、小腦等處,亦可見于鞍區、視神經、4疊體區、斜坡、橋小腦角等處.幼兒患者常有顳部顱骨隆起,顳鱗部骨質菲薄及慢性顱內壓增高,但多不引起注意,大多直到成年方產生癥狀.癥狀與囊腫大小及生長部位有關.小囊腫可無任何癥狀,偶在尸檢中發現.按本癥常見部位分述如下:1.外側裂蛛網膜囊腫最為常見.外側裂擴大,有時可伴有顳葉前部及額下回缺如.常見于男性20歲以下青年,常有頭痛、癲癇發作(可為局限性或全身性癲癇,精神運動性發作)、顳部骨質隆起,少數有同側突眼,晚期可有視乳頭水腫及對側輕偏癱等癥狀.2.大腦突面蛛網膜囊腫見于嬰兒或成人.嬰兒常頭顱進行性增大,兩側不對稱,透光試驗可見囊腫邊界,有時有癲癇發作.成人常有頭痛、癲癇,進行性對側輕偏癱,視乳頭水腫.3.大腦縱裂蛛網膜囊腫常無臨床癥狀,約半數伴有胼胝體發育不良.4.鞍區蛛網膜囊腫位于鞍上或鞍內.鞍上者少見,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囊腫與視交叉池之間可相通或不通.囊腫小者可無癥狀,大者可破壞蝶鞍,壓迫垂體、視神經交叉及室間孔,產生視覺障礙、垂體功能低下、阻塞性腦積水等.鞍內囊腫多無癥狀,亦可通過擴大的鞍膈孔向鞍上發展,類似空蝶鞍綜合征.5.視神經蛛網膜囊腫可有眶內段及顱內段兩型.前者位于眼球后方,有同側視力減退、視乳頭水腫、視睫狀神經靜脈怒張等癥狀.顱內段型可壓迫視神經交叉產生視力障礙、視野缺損等(Holt1966).6.4疊體區蛛網膜囊腫囊腫與4疊體池相通或不相通.早期可壓迫導水管產生陽塞性腦積水、顱內壓增高征,約1/4有Parinaud綜合征表現.7.橋小腦角蛛網膜囊腫早期有神經性耳聾、角膜反射減退,晚期有小腦征及顱內壓增高癥狀.個別可有周圍性面癱、3叉神經痛(Bengochea等1955,Sumner等1975).8.小腦蛛網膜囊腫可位于小腦半球、蚓部或枕大池部.臨床常有顱內壓增高癥狀,部份病例有小腦征.診斷:本癥除依據臨床表現外,可進行以下檢查:①頭顱X線攝片:囊腫長期壓迫可產生顱骨局部改變.如外側裂型有蝶骨小翼上抬、變薄,大翼及顳鱗部向外隆起,中顱凹受壓,蝶鞍破壞吸收等.腦突面型有顱頂部兩側不對稱擴大,局部骨質菲薄,骨縫分離.橋小腦角型示巖骨,內聽道區有圓形,邊緣光滑的骨質吸收.碘油橋池造影可顯示囊腫影.其他各型的顱骨改變較少.②腦血管造影:外側裂型示顳前及外側裂處有無血管性占位改變.大腦突面型有局部無血管區,與硬膜下血腫難以鑒別.縱裂型可見A2段包繞無血管區,并有鄰近血管分開,移位.鞍上型示虹吸部張開,A1上抬等改變.自應用CT掃描檢查后,已較少應用腦血管造影檢查.③CT掃描:示局部有低密度區(CT值近似腦脊液密度),邊界清楚.注造影劑后無囊壁增強.本癥應與腦穿通畸形及顱內上皮樣或皮樣瘤鑒別.前者為腦組織缺失,腦脊液充填空腔,故腔與腦室或蛛網膜下腔自由交通,CT掃描可以鑒別.顱內上皮樣或皮樣瘤在CT掃描時與本癥相同均示低密度區,但其邊緣較模糊,外側壁與顱骨內板間常有一段距離,且形狀不規則.其他尚應與慢性硬膜下血腫或水瘤鑒別.本癥雖有顳骨隆起,但如無臨床癥狀者則不需手術.有癥狀者應手術清除囊液及切除囊壁表面部份,切開內壁使與蛛網膜下腔相通.往往可獲得良好效果.伴有腦積水者,經以上手術未能解除顱內壓增高癥狀,或術后囊腫復發者可行腦脊液分流術.手術時如發現囊內有異位脈絡叢者應予電凝切除.(2)感染后蛛網膜囊腫腦膜炎后因蛛網膜局部粘連而形成囊腫,囊內充滿腦脊液.大多為多發性.多見于兒童.常見于視交叉池、基底池、小腦延髓池、環池等處.因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臨床可表現有腦積水及顱內壓增高癥狀.視交叉池部囊腫可產生視覺障礙,其他部位者亦可產生局限性癥狀.兒童常有頭顱增大.診斷依據有腦膜炎史及顱內壓增高征.應用CT掃描可確診.但有時與先天性蛛網膜囊腫較難鑒別.多發性囊腫不宜手術,但可切除產生臨床癥狀的主要囊腫.有腦積水及顱內壓增高者可作腦脊液分流手術.(3)損傷后蛛網膜囊腫又稱軟腦膜囊腫.其發生機制為損傷造成顱骨線形骨折,伴硬腦膜撕裂缺損,其下方蛛網膜下腔有出血或蛛網膜周圍邊緣處粘連,引起局部腦脊液循環障礙,致局部蛛網膜突至硬腦膜裂口及骨折線內,在腦搏動不斷沖擊下漸形成囊腫,使骨折邊緣不斷擴大,稱為生長性骨折.囊腫可突于頭皮下,同時亦可壓迫下方的腦皮層.囊內充滿清亮液體,周圍有疤痕組織.如外傷時軟腦膜破損,則腦組織亦可疝入骨折處,并有同側腦室擴大,甚至形成腦穿通畸形.本癥多見于嬰幼兒.常見者為頂骨線形骨折,傷時頭皮可無破裂,頭皮下局部隆起,經2~3年后骨折線處裂縫擴大.骨緣向外翹起如魚唇狀,囊腫壓迫腦組織可產生癲癇,輕偏癱等神經癥狀.頭顱X線攝片可見局部軟組織隆起影,骨質缺損區邊緣不規則,呈波紋狀,內板較外板骨質吸收明顯.CT掃描可明確囊腫范圍,呈低密度影,有時可見同側腦室擴大或腦穿通畸形.本癥治療是切除囊腫,修補硬腦膜缺損及修補顱骨缺損.
2015-11-20 15:2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不是,頭痛嘔吐應該是加重表現,提示囊腫增大,引起顱內壓升高.
2015-11-20 10: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為良性腦囊腫的一種。有蛛網膜樣囊壁及腦脊液樣的囊液。囊腫位于腦表面,與蛛網膜下腔關系密切,但不侵入腦內。本癥雖有顳骨隆起,但如無臨床癥狀者則不需手術。有癥狀者應手術清除囊液及切除囊壁表面部份,切開內壁使與蛛網膜下腔相通。往往可獲得良好效果。
2015-11-20 09:4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蛛網膜囊腫是良性囊腫,發生在腦和脊髓內,與蛛網膜密切相關.囊液常無色,清亮.繼發性蛛網膜囊腫,又稱假性蛛網膜囊腫,由于顱腦外傷,顱內感染,出血引起蛛網膜下腔炎癥反應,以致腦脊液病理性積聚.病因:原發性蛛網膜囊腫為胚胎發育異常所致.繼發性蛛網膜囊腫繼發于顱腦外傷,顱內感染,出血等疾病.癥狀:頭圍增大,局限性顱骨膨隆,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癲癇發作,智力發育不全,局限性神經功能缺失.診斷:根據臨床表現和癥狀,輔以顱腦CT和MRI可明確診斷.治療:可以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分囊腫壁切除和分流術.你好:并不是所有的顱內蛛網膜囊腫都要求作外科手術,無癥狀可不必手術,無顱內壓增高和局部神經功能缺損者可暫不做手術,僅行隨訪觀察.目前較統一的手術適應癥:1)定期檢查發現囊腫進行性擴大,合并腦積水或伴硬膜下血腫引起的顱內壓增高癥狀.2)囊腫壓迫腦組織,產生顱內高壓或神經系統定位體征.3)存在難以忍受的癥狀,保守治療無效.4)囊腫誘發癲癇.6.隨訪觀察包括哪些內容?因為蛛網膜囊腫常以頭痛為首發癥狀,而定位癥狀并不明顯,在手術前應排除其它病癥引起頭痛的因素.對藥物治療的反應,脫水治療有效表明存在一定的顱內高壓.囊腫是否存在進展,同時與癥狀的發展相伴行.6.手術方式包括哪幾種?手術方式包括直接與間接手術,前者通過開顱或內鏡手術將囊壁切除或將囊腫與蛛網膜下腔,腦室交通;后者使用分流裝置將囊液引流至腹腔.從理論上講囊壁切除是最為理想的手術方法(顯微手術將囊腫全部切除),但由于位置深在,囊壁與正常的神經結構嚴密粘連,很少能全切囊壁,常因腫瘤囊壁切除較少而出現囊腫復發.故近來我科采用內鏡下手術,在微創手術條件下,將囊腔與蛛網膜下腔打通,同時切除一部分囊腫包膜,有效地減少囊腫復發率.分流手術的優點是技術簡單,并發癥少及死亡率低,囊腫體積的減少是逐步的,其缺點是存在感染和分流管機械性等并發癥,臨床癥狀多能緩解.
2015-11-20 04:2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