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女患者多種癥狀的病因及治療方法
患者女76歲,今年1月份因淋巴結腫大疼痛住院治療,曾用甲強龍、地塞米松。之后曾出現臉腫、雙眼黑眼圈、貧血、血糖高癥狀,4月份開始感覺下肢無力肌肉、膝蓋后的2條韌帶疼痛,逐漸轉移到雙肩痛,手、腳末端骨節腫脹,呈對稱性征。右側偏重,夜間病情加重,下午之后有所緩和。化驗檢查:血沉ESR113H(0-20),C反應蛋白CRP53.6(0-10)抗鏈“O”107.2(0-200)血小板385H(100-300);類風濕因子1.1(0-14);尿常規檢查正常血壓:起床時43/90午飯后58/110;心律:起床時95,稍活動后115特征:雙手掌發紅發癢,手指尖除無名指外的末端骨節腫脹,右手指彎曲不能伸直,晨僵現象明顯,下午有緩;雙臂不能抬起也不能向后彎曲,雙肩疼痛,夜間休息不能壓肩側臥,仰臥時雙腿不能用力將臀部抬起,下肢彎曲會更加疼痛;雙腳腳面明顯腫脹,踝骨感覺活動不便,雙下肢發沉無力,抬腿艱難,下肢發涼皮膚發青,小腿肌肉萎縮,膝蓋后的韌帶疼痛難忍;右側大胯感覺不適,坐半小時后有針刺感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76歲女性患者出現淋巴結腫大、多部位疼痛、腫脹、晨僵等癥狀,可能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藥物副作用等有關。治療需綜合考慮,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生活方式調整等。 1.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可導致關節炎癥和損傷。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晨僵。治療常用藥物有甲氨蝶呤、來氟米特、柳氮磺胺吡啶等。 2. 感染因素:某些細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引發類似癥狀。需進行抗感染治療,如使用阿莫西林、頭孢呋辛等抗生素。 3. 藥物副作用:之前使用的甲強龍、地塞米松等激素藥物,可能引起血糖升高、水腫等不良反應。 4. 貧血:貧血會導致身體乏力,需明確貧血類型,如缺鐵性貧血可補充鐵劑。 5. 心血管問題:血壓波動和心律變化可能影響血液循環,導致下肢癥狀。必要時使用降壓藥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 患者癥狀較為復雜,需要進一步完善檢查,明確診斷,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同時,患者應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2024-12-27 04:2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標準:(1)晨僵持續至1小時(每天),病程至少6周;(2)有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腫,至少6周;(3)腕、掌指、近指關節腫,至少6周;(4)對稱性關節腫,至少6周;(5)有皮下結節;(6)手X線片改變(至少有骨質疏松和關節間隙的狹窄);(7)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20)。凡符合上述7項者為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4項者為肯定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3項者為可能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標準不足2項而具備下列標準2項以上者(a.晨僵;b.持續的或反復的關節壓痛或活動時疼痛至少6周;c.現在或過去曾發生關節腫大;d.皮下結節;e.血沉增快或C反應蛋白陽性;f.虹膜炎)為可疑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睡覺時盡量用低枕頭(最好不用枕頭),睡前可以在平整的床上趴10到20分鐘,以保持脊柱正常姿勢;
2015-11-20 15:1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晨僵至少1小時,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脹,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腫脹。對稱性關節腫脹,皮下結節手X線片改變,應包括骨侵蝕及脫鈣類風濕因子陽性。所以想確定要到醫院做仔細檢查后進行結果的觀察才能確定。
2015-11-20 10: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關于類風濕病的治療除了對癥治療緩解癥狀外,還需進行病因治療,自身免疫紊亂性的疾病需要免疫調節,例如使用皮質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劑。另外,對于關節病變還可以采用關節鏡治療,提高療效,改觀了疾病的預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對于治療效果還是可以肯定的,具體得遵醫囑哦!
2015-11-20 08:3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類風濕關節炎你去醫院做相關檢查如血風濕因子和類風濕因子檢查,檢查之后以便確診,再做合理的治療。就可以的,常飲老姜水,多食大棗,核桃,蓮子,晚上用熱水泡腳半小時,揉搓腳心發熱。
2015-11-20 0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