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多年尿床頻繁,原因及解決辦法?
,未婚我從14歲起就有過尿床的情況,只是那時只是偶爾,有時半年一次,也有時1年都沒有,可最近兩年卻比較頻繁,有時23個月一次而有時候一個月會有兩次,這讓我很困擾也很難堪,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想過去求醫,可因現在身在國外由于語言的障礙,無法和醫生好好的溝通,所以只好求助于您們,也曾簡單的在網上咨詢過回答是可能因為壓力過大精神過于緊張的原因,可我自己覺得我的精神狀況還好,壓力也還可以,不知道是哪里出的問題,請指點迷津,謝謝/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這次的時間是最短的一次,和上一次的時間只相差7天的時間目前一般情況:前一陣子因為腸的問題動過手術,現在還好,只是最近一陣子睡眠不是很好,不知是不是習慣最近每晚睡后到天亮之間都會起來一次去小便,之后就無法馬上入睡,要等12個小時后才可以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尿床頻繁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睡眠習慣、心理因素、生理疾病、神經系統問題、遺傳因素等。 1. 睡眠習慣:睡眠過深或睡前飲水過多,可能導致夜間尿量增多而尿床。建議調整作息,睡前避免大量飲水。 2. 心理因素:精神緊張、壓力大等心理狀態可能影響神經對膀胱的控制。應學會放松,如通過運動、冥想等方式緩解。 3. 生理疾病: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統炎癥,或者糖尿病等,都可能導致尿床。需要進行相關檢查,如尿液檢查、血糖檢測等,確診后對癥治療。 4. 神經系統問題:脊椎裂等神經系統發育異常,可能影響神經傳導,導致尿床。可通過神經系統檢查,如脊椎磁共振成像等來明確。 5. 遺傳因素:部分尿床情況可能與遺傳有關,如果家族中有類似情況,需更加關注。 總之,尿床頻繁需要引起重視,通過調整生活習慣、緩解心理壓力,以及必要的醫學檢查和治療,多數情況可以得到改善。建議及時就醫,明確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
2024-12-27 03:4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尿床基本上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屬于生理上的問題:1.潛在疾病如泌尿系統感染等;2.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夜間的排尿量多于膀胱的容量所致;3.膀胱功能不健全如膀胱容量太小、彈性太差、肌肉力量太弱等。兩種情況中,因心理因素而引起尿床的占大多數。建議進行一下這個方面的檢查,主要是婦科的泌尿系的檢查!
2015-11-20 23:3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 遺尿癥治療主要包括:心理治療(通過與家長和患兒分別交談,使患兒建立信心,摒棄恥笑、嫌棄、責罵或體罰患兒的不良方法)、膀胱排尿功能訓練、藥物治療、針灸治療和中醫治療。兒童遺尿癥的治療注意事項調整飲食每天下午4點以后少飲水,晚飯最好少吃流質,宜偏咸偏干些,臨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減少夜里膀胱的貯尿量。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應該使孩子的生活、飲食起居有規律。應避免孩子過度疲勞及精神緊張。最好能堅持睡午覺,以免夜間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喚醒起床小便。睡前不宜過分興奮應養成孩子按時睡眠的習慣,睡前家長不可逗孩子,不可讓孩子興奮,不可讓孩子劇烈活動,不可看驚險緊張的影視片,以免使孩子過度興奮。臨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凈要養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干凈徹底的習慣,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條件的家庭,應盡可能在臨睡之前給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適入睡,這樣可減少尿床。及時更換尿濕的被褥衣褲孩子睡覺的被褥要干凈、暖和、尿濕之后,應及時更換,不要讓孩子睡在潮濕的被褥里,這樣,會使孩子更易尿床。必須指出,遺尿可使患兒害羞、焦慮、恐懼及畏縮。如果家長不顧及患兒的自尊心,采用打罵、威脅、懲罰的手段,會使患兒更加委屈和憂郁,加重心理負擔,癥狀不但不會減輕,反會加重。我們認為,對待遺尿癥的患兒,只能在安慰及鼓勵的情況下進行治療,這一點甚為重要,是治療成敗的先決條件。對遺尿兒童可采用以下治療方法。行為療法設置日程表從治療第一天起,要求家長為患兒設置日程表,以便每天進行記錄(可使用日歷)。當尿床時,努力尋找可能導致尿床的因素,并記錄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時睡眠,睡前過于興奮,白天過于激動,傍晚液體攝入量太多等。當患兒無尿床時,便把一顆星畫在日程表上,并予口頭表揚或物質獎勵。每周與醫師會晤一次。建立條件反射從治療開始起,要求家長每天在患兒夜晚經常發生尿床的時間前,提前半至1小時用鬧鐘將患兒及時喚醒,起床排尿,使喚醒患兒的鈴聲與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時呈現,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條件反射建立,患兒就能夠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喚醒達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要鼓勵患兒自己去而所小便,目的在于使患兒在比較清醒的情況下把尿排泄干凈。膀胱功能鍛煉督促患兒白天多飲水,盡量延長兩次排尿的間隔時間,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漸增大,鼓勵患兒在排尿中間,中斷排尿,數1至10,然后再把尿排盡,以提高膀胱括約肌的控制能力。藥物治療服用氯丙咪嗪,每天睡前1小時服藥1小時服藥1次,7歲以下者,每次10+20同一船廠見效后持續服藥3個月,然后逐漸減量,用同樣的劑量每2天睡前服藥一次,持續一個半月。再以每3天服藥一次,持續一個半月,以至停藥,總療程6個月。采用小劑量氯丙咪嗪配合治療。其作用機制是該藥對膀胱具有抗膽堿能作用,使膀胱容量擴大,并可刺激大腦皮層,使患兒容易驚醒而起床排尿。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個別患兒在治療開始時,可出現睡眠不安,胃口下降,容易興奮的現象,一般未經處理約1-2周可自行消失。如果患兒的遺尿現象一旦有所好轉,千萬不可中斷訓練,否則已經建立起來的條件反射就會消失,以致前功盡棄。這也提示,在遺尿癥的整個治療過程中,鞏固治療具有重要價值。遺尿與睡眠的關系近年來,對遺尿癥患兒作睡眠腦電圖檢查和多導生理儀描記,發現尿床都發生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階段。當時,正處于非眼快動睡眠的3-4期的深睡之中。遺尿可有一系列的過程,其開始是軀體不安寧,肌張力增加,心搏加速,呼吸急促,皮膚電阻降低,這是一組覺醒征兆。與此相應,在腦電圖上出現高波幅的δ波發放。大約過了幾十秒鐘或幾分鐘,孩子便在深睡之中尿床了。因此很難將遺尿的孩子喚醒有時往往是大人把尿濕了床的兒童抱起來,換上干衣褲和褲單,他仍然不醒,等到次晨醒來,兒童對尿床經過完全無記憶。因為尿床的人常在“濕夢”之中,如在夢中掉到了河里而醒來,以致人們長期以為尿床是在做夢時發生的,其實尿床當時并不在夢中,多數遺尿癥孩子在發生尿床之前,尚未出現過眼快動睡眠,而大多數是在尿床之后2小時,才出現第一陣眼快動睡眠,正常人每晚有眼快動睡眠4-6陣,而遺尿癥患兒在尿床的當晚,只有眼快動睡眠2-3陣。因此,有人推想,尿床代替了有夢的眼快動睡眠,實驗研究證明,尿床在前,做夢在后,衣服被單潮濕的感覺,被編入了尿床者的夢境,這就是“濕夢”。衣褲和被單被及時換干了的兒童,不做“濕夢”。許多人夢見過尿急找廁所找不到,即做了“找廁所的夢”,在焦急中醒來,可能褲子與被單被尿濕了些,但大部分尿還在膀胱里,沒有解出來。這是由于膀胱充盈的信號被編入了夢境,是正常人的夢,遺尿癥患兒通常是不做這種夢的。
2015-11-20 21: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大人的尿床較多與生理上的問題有關,比如說泌尿道炎、脊髓神經損傷、泌尿道先天結構異常等。建議你到醫院泌尿外科或神經科檢查確診,以便對癥治療
2015-11-20 20:3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兒尿床即遺尿癥。是指3歲以上的小兒入睡后還不能控制排尿,從而不自覺的尿床。習慣性遺尿會使孩子虛弱,影響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經常尿床還會給家庭帶來煩惱。??小兒遺尿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功能性的,二是器質性的,絕大多數小兒尿床是功能性的,是由于大腦皮層高級中樞功能性失調引起的。常見原因是精神因素,如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突然驚嚇,恐懼羞怯,對新環境不適應,以及自幼沒有養成夜間把尿的習慣等。少數小兒尿床是器質性的,常由于脊柱裂、脊髓炎、脊髓損傷、癲癇、大腦發育不全、膀胱容積較小、泌尿系統感染、膀胱結石、包莖、肛裂、蟯蟲病等引起。對器質性疾患,應及時請醫生診治,疾病治愈,遺尿也就痊愈了。對于功能性遺尿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父母要正確對待孩子遺尿,尿床是不自覺的,父母應同情,體貼和幫助,決不能打罵厭棄孩子。②解除精神負擔,3歲以后的小兒,已開始懂事了,家長應該對孩子勸說,安慰,使孩子知道這是暫時性的功能失調,可以治愈,從而解除精神負擔,建立治愈的信心。⑧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不讓孩子白天玩得太累,中午睡1—2小時,下午四時以后,不給孩子流質飲食,晚飯少喝湯水,睡前讓孩子小便一次,夜間可叫醒兩次,讓孩子起來小便,堅持一段時間,形成條件反射,也就養成了習慣,使絕大多數孩子都可以治好,對較頑固者,也可以用藥物或針灸治療。
2015-11-20 13:3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