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有同性戀傾向,如何幫助其改變
我的朋友她有同性病咋辦我和她是好朋友不想?想得到怎樣的幫助:我的朋友她有同性病咋辦我和她是好朋友不想看她這樣因為她最近看上了一個東北老大姐人家都五十多了。她沒有想讓她跟正常人一樣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同性戀并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性取向。性取向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遺傳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和個人成長經歷等。 1. 遺傳因素:部分研究表明,基因可能在性取向的形成中發揮一定作用,但并非決定性因素。 2. 生理因素:個體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的激素水平變化,可能影響大腦結構和神經回路,從而影響性取向。 3. 心理因素:個人的性格特點、情感需求以及心理發展過程中的經歷,可能對性取向產生影響。 4. 社會環境因素:家庭氛圍、教育方式、社會文化觀念等,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性取向的認知和表達。 5. 個人成長經歷:例如早期的人際關系、情感體驗等,可能對性取向的形成產生影響。 需要明確的是,同性戀是一種正常的性取向,不是疾病,也不需要被改變。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性取向,給予理解和支持,創造一個包容和多元的社會環境。
2024-12-27 09:5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首先,那不能說是病,只是一種現象。第二,如果人家原因,別人是不能干涉也無力干涉的。也就是說,你想讓她跟正常人一樣,那她是否也這么想呢?如果她不想,誰想都白想的。同性戀,首先要考慮有否器質性因素,比如染色體。如果排除器質性因素再考慮心理因素。比如受過異性傷害,排斥異性;比如先是因為對某同性有情感依賴,繼而和性聯系在了一起;比如幼年的什么經歷導致了對異性或性的不合理認知,并一直沿用。也有多種可能性的。如果本人原因,可以通過做專業的心理分析和治療來作出調整和改變,本人愿意是前提。
2015-11-21 00:0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