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后 40 多天仍無法起身且下半身疼痛,為何?
.手術做完40幾天了.卻還在床上不能起來.連坐都不能坐.翻身也能翻.下半身也還是很痛,躺在床上只能保持一個姿勢.還需要止痛要吃住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手術后 40 多天仍無法起身且下半身疼痛,可能是傷口愈合不良、神經損傷、術后感染、肌肉萎縮、心理因素等原因造成的。 1. 傷口愈合不良:手術切口較大或患者自身恢復能力較弱,可能導致傷口愈合緩慢,影響活動。此時要注意保持傷口清潔,避免感染,加強營養攝入以促進愈合。 2. 神經損傷: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對周圍神經造成一定損傷,影響下半身的感覺和運動功能。可使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 B1、腺苷鈷胺等。 3. 術后感染:若發生感染,會引起疼痛和活動受限。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 4. 肌肉萎縮:長期臥床會使肌肉力量下降、萎縮。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度的康復訓練。 5. 心理因素:對手術的擔憂和恐懼可能影響恢復。需要進行心理疏導,增強康復信心。 總之,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明確原因后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同時,患者要保持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和康復訓練。
2024-12-26 17: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在臨床工作中,對脊椎結核手術患者來說,優質大護理對疾病的康復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術前,應和病人進行心理交流,給病人介紹手術的積極性,必要性及安全性,消除病人的思想顧慮及對手術的恐懼感;鼓勵病人多吃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以提高病人的手術耐受力;訓練病人在床上進行大小便,以適應術后需要;對發熱病人,在及時告知醫生的同時,給病人物理降溫,降低病人的體力消耗. 術后,在病人身心處于極度痛苦的情況下,需及時在精神上給予安慰和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以便使疾病早日康復;由于術后病人傷口疼痛,咳嗽時疼痛加劇,病人不愿咳嗽,不愿咳痰,容易造成因呼吸道不暢而引發墜積性肺炎及窒息,故應鼓勵病人及協助病人排痰,防止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發生;對于術后高燒病人,在給予藥物治療的同時應給予物理降溫;對于術后留置導尿管的病人定時放尿,帶有引流管的病人及時排放引流液,防止泌尿系逆行感染及傷口感染;術后病人床鋪要要保持整潔,皮膚保持干燥,若床鋪污染要及時清理更換床單元;為防止褥瘡的發生,術后早期每兩小時翻身一次,翻身的同時給病人按摩肌肉,防止肌肉萎縮.鼓勵病人床上活動,防止關節僵直.術后病人由于手術創傷及臥床,要求給予流質,無渣,高營養飲食.根據病情可逐漸改為半流或普食;術后一周左右協助病人下床活動,病人活動時要有專人護理,防止意外的發生,隨著鍛練的加強及病情的康復,術后兩周左右,可在病房自主活動,術后三周左右可戶外活動.病人出院囑病人按時服藥定期復查.
2015-11-21 14:1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脊椎結核病變多發生在椎體,少數在椎板、椎弓、棘突及橫突。 (一)中心型或幼年型小兒椎體周圍軟骨成份多,中心骨化部分病變發展后可有塌陷早期椎間隙尚在。 (二)邊緣型又稱骨骺型或成人型,發生在較大兒童或成人,起于椎體上緣或下緣的骨骺,病變常迅速破壞椎間軟組織,使椎間隙狹窄或消失,上下椎體相連。 (三)前側型或骨膜下型也在成人發生,位于椎前韌帶下,常擴散累及上下鄰近脊椎。 (四)附件結核如橫突、椎板、椎弓根或棘突結核,較少見。 椎體病變因循環障礙及結核感染,有骨質破壞及壞死,有干酪樣改變和膿腫形成,椎體因病變和承重而發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彎度,棘突隆起,背部有駝峰畸形,胸椎結核尤為明顯。由于椎體塌陷,死骨、肉芽組織和膿腫形成,可使脊髓受壓發生截癱,發生在頸椎及胸椎較多。骨質破壞,寒性膿腫在脊椎前縱韌帶下形成,可穿過韌帶至脊椎前筋膜間隙,因重力關系可擴散至遠離病變的部位。頸椎結核膿腫可出現在頸椎前使咽后壁隆起,可引起吞咽或呼吸困難;在頸部兩側可出現在胸鎖乳肌后緣的皮下。胸椎結核常形成椎前和椎旁膿腫,也可出現在后縱隔區或沿肋間向胸壁發展;向椎管發展可引起截癱。腰椎結核膿腫常至盆腔,形成腰肌膿腫,沿髂腰肌向下蔓延到腹股溝或股內側,從股骨后達大粗隆,沿闊筋膜張肌和髂脛束至股外側下部;或向后蔓延到腰三角區。這些膿腫,因為沒有急性炎癥的表現,稱為寒性膿腫。脊椎結核在好轉過程中,病變的破壞性產物,如膿腫、死骨等可逐漸被吸收,同時有纖維組織充填修復,最后形成纖維愈合和骨性愈合,病程很長。但通過積極治療,可使病程大為縮短。
2015-11-20 18:4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脊柱結核? 脊柱結核為骨關節結核中最常見的,由血行感染而產生。它好發于兒童及青年,以20~29歲發病率最高。占36.6%,其中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頸柞最少。但兒童以胸椎結核多見,可累及幾個椎骨和椎間盤,容易產生后突。頸椎結核亦以兒童多見,好發于第1、2頸椎,易造成病理性脫位。成人多發生在腰椎,一般涉及鄰近的兩個椎體,后突多不甚明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