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男性患多種精神疾病,求治療方案
BR>患者劉彥,男,27歲,未婚,湖南湘鄉市新華書店職工,職高畢業生。讀初一時,患間歇性精神?。ê厢t學院附二醫院住院診斷),讀初一時休學期間,經常蹲廁所,每天10~20次,最長的時間有40多分鐘,大便不出就用手摳肛門,廁所的瓷磚上到處都涂有血,但每次化驗大便均為正常,無病變,后經暗示,慢慢改變習慣而自愈。初中三年讀了六個學校,均因不聽話,勸其轉校。16歲時,在湖南醫學院楊得森教授那里就診2小時,診斷為人格障礙。1999年春,強制其去湖南省精神病院住院治療三個月,診斷為反社會型人格和偏執型人格。出院時拉著父母的手高興得跳起來,由衷地高叫:“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患者的主要毛病:一、品德不好。沒有朋友,與人相處不下去。有偷盜行為。曾強奸1位與他談戀愛的女孩,女孩大呼救命也不罷手。工作幾乎天天遲到早退,甚至礦工。好吃懶做,好逸惡勞。二、經常打罵母親。舊傷未去,新傷又現,有時用腳踩著母親,用菜刀架在母親的脖子上,威逼母親承認他自己無中生有、莫名其妙的一些事。(如兩年前,經他自己同意與一女孩上午訂婚,他下午就反悔,幾天后,竟厚著臉皮到女孩家強行索回了花去的三千元錢。但還一直莫名其妙、無中生有地認為父母給了那女孩幾萬塊錢、十多萬塊錢,他用暴力威逼其母承認,還揚言要殺了女孩家的人)其母子關系猶如貓與老鼠,其父不在家時,其母親不敢回家。三、疑神疑鬼、無中生有、幼稚可笑。經常偷聽父母的談話,公然監聽別人打給父母的電話(子母機),然后就連與他無關緊要的事也要刨根問底,心里極不健康,內心世界極為空虛無聊。四、糾纏不休,無理取鬧,強詞奪理,出爾反爾,反復無常,給家人以無窮的煩惱和無奈。其父在家時(業余時間經常在家),幾乎每天有兩小時與其談話教育(往往每次都是患者主動找父親談,其目的是要其父認可他的錯誤觀點和錯誤行為,以求得他自己的心里支持)可以說對他存在的所有問題,其父都對他心平氣和、耐心細致、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說服過他,他也保證改正,并從內心深處接受了其父的教育,誠懇地認識到其危害性。就是其年少時其父棍棒教育之后,也不是簡單地打了就算,而是還要耐心細致地說:你多次犯這樣的錯誤,前幾次爸沒打你,對你進行了教育,你也接受了教育,認識了自己的問題,今天又重犯。并與其分析其危害性,使其認識到父是對他的關心,是愛他的,是寄予希望的,改了就好???分鐘后,甚至1分鐘后,他又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和危害性,周而復始地糾纏這些無中生有的或莫名其妙的問題或錯誤的觀念。有的問題糾纏了幾年時間,脾氣來了就砸東西(小件如打火機、書、報等),推桌椅,甚至打母親。五、極端自私自利,從不關心家人和他人,對人對事冷膜無情,談對象已近30個,1000多元工資一個月,不給家里交1分伙食費,還經常身無分文,向父母要錢。請推薦醫院和最佳治療方案,萬分感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該患者存在多種精神疾病癥狀,如人格障礙、品德問題、暴力行為、心理異常和極端自私等。需要綜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等。 1. 人格障礙:患者被診斷為反社會型和偏執型人格障礙。這可能與遺傳、環境和神經生物學因素有關。治療上,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析療法等有助于改善其認知和行為模式。 2. 品德問題:包括偷盜、強奸等違法行為,可能與心理和社會因素相關。需要進行道德教育和法律約束。 3. 暴力行為:對母親的打罵和威脅,可能是情緒控制和沖動管理能力缺失??赏ㄟ^行為療法和情緒管理訓練來改善。 4. 心理異常:疑神疑鬼、糾纏不休等,可能是心理失衡的表現。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如舍曲林、氟西汀、帕羅西汀等,有助于調節情緒和思維。 5. 極端自私:從不關心他人,可能與個人成長環境和性格有關。需要通過心理輔導和社會交往訓練來調整。 總之,對于該患者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同時家人和社會的支持也至關重要?;颊邞皶r到正規醫院精神科就診,接受專業治療。
2024-12-27 03:2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保剛
揚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戒毒所
-
人格障礙的精神生物脆弱性包括認知、情感、沖動控制和焦慮調節等4方面,從而與不同類型的人格障礙相連。藥物治療可針對這些方面開展。
2015-11-21 06:5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藥物治療難以改變人格結構,幫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矯正不良習慣。直接改他的行為具有相當困難,但可以讓他盡可能避免暴露在誘發不良行為的處境之中。
2015-11-21 04:1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藥物治療首先要明確,藥物不能改變人格結構,但對人格障礙的某些表現可能有一定效果。目前精神藥理學研究認為,抗精神病藥、MAOI、鋰鹽、卡馬西平、BZ類藥物、抗癲癇藥、β受體阻滯劑、5-HT類藥物等對人格障礙有療效。
2015-11-21 04:0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人格障礙是指明顯偏離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具有適應不良的性質,其人格在內容上、質上或整個人格方面異常,情緒不穩定者可少量應用抗精神病藥物;具有攻擊行為者給予少量碳酸鋰,亦可酌情試用其它心境穩定劑;有焦慮表現者給予少量苯二氮卓類藥物或其它抗焦慮藥物。
2015-11-21 03:3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