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周腹腔腸系膜腎形低回聲團塊治療后仍疼怎辦
超聲所見:臍周腹腔內腸系膜上見一個腎形低回聲團塊,界清,約16*7,CDFL:其內見較豐富血流信號。在醫院開了倆盒乳桿菌和止疼藥,現在吃玩了有時還疼,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法?補充問題1:(2010-05-0317:56:06)要不要去大地方醫院治療?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林久健
上海市松江區九亭鎮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臍周腹腔內腸系膜上出現腎形低回聲團塊,治療后仍有疼痛,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原發病未愈、治療不徹底、合并其他疾病、生活習慣不良、個體差異等。 1.原發病未愈:該團塊的性質尚未明確,可能是炎癥、腫瘤或其他病變。若為炎癥,可能炎癥未完全控制;若為腫瘤,可能病情進展。 2.治療不徹底:所使用的乳桿菌和止疼藥可能未能完全解決問題,需要進一步調整治療方案。 3.合并其他疾病:可能同時存在其他腹部疾病,如腸痙攣、腸梗阻等,影響恢復。 4.生活習慣不良:飲食不規律、進食刺激性食物、腹部著涼等,都可能導致疼痛持續。 5.個體差異: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和疾病的恢復速度不同,部分人可能恢復較慢。 鑒于目前的情況,建議患者及時復診,進一步完善檢查,如腹部 CT、血常規等,以明確病因,調整治療方案。同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2024-12-26 22:0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一般經過治療大概需要2周左右的時間
2015-11-22 01:1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一般認為因鏈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認為與腸道炎癥和寄生蟲病有關.多見于回腸末端.淋巴結呈多發性充血,腫大.腹腔內可有少量炎性滲液.鏡下可見淋巴竇擴張,中性粒細胞由小血管進入淋巴竇內,吞噬細菌.有的白細胞可因此而發生變性崩潰,形成細胞碎片或變性的物質.淋巴結內的血管也擴張充血,生發中心增生,竇細胞和免疫母細胞增生. 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多見于7歲以下的小兒.發病前常有喉痛,發熱,倦怠不適等前軀癥狀,然后才出現臍部和右下腹痛,惡心,嘔吐,有時可發生腹瀉或便秘.這樣的發病過程與急性闌尾炎先腹痛后發熱正好相反,且發病早期即體溫驟升.體檢時臍部及右下腹均可有壓痛,范圍比較廣泛,壓痛點不固定.因小兒腹肌不發達,腹肌緊張可不明顯.有時可捫及小結節樣腫物.白細胞計數增高或正常.如為鏈球菌所致,腹腔穿刺可抽得較稀薄的草綠色液體,涂片可找到革蘭氏陽性球菌. 治療方法采用保守療法,按氨芐青霉素0.1g/(kg?d)加0.9%生理鹽水,每日2次靜脈滴注,聯合甲硝唑每日1次靜脈滴注.對發熱腹痛較重的病人加用地塞米松5mg/次,地塞米松用藥不超過3日.2日后查白細胞有明顯下降并有癥狀明顯緩解,繼續鞏固治療1周.經過2~3天的治療后發熱大多消退,白細胞明顯下降,腹痛癥狀明顯緩解,經過1周的抗感染治療多痊愈出院.
2015-11-21 19:2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