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兒童手足口病的癥狀通常包括發熱、皮疹、口腔皰疹、咳嗽、流涕等。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 5 歲以下兒童。 1. 發熱:患兒體溫可能升高,一般在 38℃左右,部分可達 39℃以上。 2. 皮疹:手、足、臀部出現紅色斑丘疹、皰疹,皮疹不痛、不癢、不結痂。 3. 口腔皰疹: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的皰疹,疼痛明顯,影響進食。 4. 咳嗽:可能伴有輕微咳嗽,這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癥狀。 5. 流涕:部分患兒會有流涕的表現。 6. 精神狀態改變:病情較重時,孩子可能出現精神萎靡、嗜睡等。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并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護理。同時,要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025-01-05 17: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兒童手足口病臨床特征: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癥狀.該病為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后良好,不留后遺癥.極少數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弛緩性麻痹,肺水腫等嚴重并發癥.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在手足口病流行時,應做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2015-11-22 09:3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手足口病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初期發熱不高,口部出現疼痛性小水皰,四周繞以紅暈,手足部位會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皰,數目不等兒童飯前便后洗手,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應常常徹底清洗.
2015-11-22 05:1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男孩,5歲,兒童手足口病的癥狀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建議家長多注意孩子的衛生,從小養成注意衛生的好習慣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傳播1.人群密切接觸傳播.通過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絹等物品.患病者接觸過的公共健身器械等.(體表傳播) 2.患者喉嚨分泌物(飛沫)傳播.(呼吸道傳播) 3.飲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過的水和食物.(飲食傳播) 4.帶有病毒之蒼蠅叮爬過的食物. 5.直接接觸患者.
2015-11-21 22:3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嬰幼兒,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潛伏期該病的潛伏期為2~7天,傳染源包括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流行期間,患者為主要傳染源.患者在發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皰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潰時病毒溢出;病后數周,患者仍可自從糞便中排出病毒.傳染源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是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流行期間,患者是主要傳染源.患者在發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約3~5周從糞便中排出病毒,皰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潰時病毒即溢出.帶毒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歇和流行期的主要傳染源.傳播方式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易感人群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獲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別感染后抗體缺乏交叉保護力,因此,人群可反復感染發病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據國外文獻報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極廣泛,無嚴格地區性.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本病常呈暴發流行后散在發生,該病流行期間,幼兒園和托兒所易發生集體感染.家庭也有此類發病集聚現象.醫院門診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格,也可造成傳播.天津市兩次較大流行,托幼單位兒童發病率明顯高于散居兒童.家庭散發,常一家一例;家庭暴發,一家多人或小孩子與成人全部感染發病.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臨床特征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或膝蓋偶可受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癥狀.該病為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后良好,不留后遺癥.極少數患兒可引起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弛緩性麻痹,肺水腫等嚴重并發癥.診斷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潰瘍的許多種傳染病中的一種,另一種常見的口腔潰瘍的原因是口腔皰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齦產生炎癥(有時稱口炎).醫生通常能根據病人的年齡,病人或家長的訴說的癥狀,及檢查皮疹和潰瘍來鑒別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潰瘍.可將咽拭子或糞便標本送至實驗室檢測病毒,但病毒檢測需要2-4周才能出結果,因此醫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項檢查.主要診斷依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確診時須有病原學的檢查依據.1,好發于夏秋季節;2,以兒童為主要發病對象,常在嬰幼兒集聚的場所發生,呈流行趨勢.3,臨床主要表現為初起發熱,白細胞總數輕度升高,繼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膚出現斑丘疹及皰疹樣損害.4,病程較短,多在一周內痊愈.預防原則(一)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及時采集合格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二)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病人,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三)托幼機構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應消毒,患兒糞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五)流行時,做好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六)飯前便后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七)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八)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九)醫院加強預診,設立專門診室,嚴防交叉感染.
2015-11-21 14:3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