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檢查與產后臀部痛相關疑問
我09年1月懷孕了,去醫院檢查時因為不懂掛了婦科,而不是產科,婦科醫生讓檢查陰道B超。B超描述如下:子宮前傾,正常大,內膜厚0.54CM,子宮后壁可見一個1.6*1.4*1.4CM偏低回聲結節,邊界清,完全向外突出,CDFI:周邊見點狀血流信號。雙卵巢正常大,回聲無殊。超聲提示:漿膜下子宮肌瘤。醫生告訴我沒有懷孕,而是肌瘤,于是去大醫生復查,產科醫生說不能做陰道B超,只驗了尿,提示懷孕,說要胎兒大了才能做B超。以后整個懷孕過程做的B超都沒再做出過漿膜下子宮肌瘤。產后數月發現左邊臀部痛,尤其是起床時,平時不痛,再去醫院檢查,做了盆骨螺旋CT,提示雙側骶髂骨關節硬化,有關節炎,也沒查出肌瘤,醫生說是生孩子引起的,以后會好的,我也是一直耐悶為什么就是左側臀部痛,而且到現在了都沒有好,每次起床會小痛一下,其實時候都不痛。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蒙興文 主任醫師
成都風濕醫院
風濕免疫二科
-
大多數的骶髂關節炎并不是單獨的一個疾病,而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原發性骶髂關節炎的關節軟骨細胞活性低下,髖部肌肉等軟組織支持力量減弱,軟骨呈退行性變。往往受年齡、體質、遺傳等因素影響。
2016-07-02 10:58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懷孕初期檢查出現分歧,產后數月左側臀部疼痛且未愈,涉及懷孕檢查、肌瘤、產后疼痛等。包括檢查準確性、肌瘤消失原因、產后疼痛機制、治療方法及預后。 1. 懷孕檢查:懷孕初期不同科室檢查方式和結果可能存在差異。婦科醫生根據當時檢查判斷未懷孕,產科醫生后續通過尿檢確認懷孕。陰道 B 超在孕早期使用有一定限制。 2. 肌瘤情況:漿膜下子宮肌瘤有時在孕期因子宮增大、胎位變化等因素,可能在后續 B 超檢查中未被明顯顯示。 3. 產后疼痛機制:產后左側臀部疼痛可能與孕期激素變化、骨盆關節受力改變、骶髂關節炎癥等有關。 4. 治療方法:可采取熱敷、按摩、物理治療等方式緩解疼痛。如疼痛嚴重,可能需要藥物治療,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等,但需遵醫囑。 5. 預后:多數產后骶髂關節疼痛會逐漸緩解,但個體差異較大,部分可能持續存在,需定期復查,關注恢復情況。 懷孕及產后身體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出現異常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檢查和治療,以保障母嬰健康和自身恢復。
2025-01-05 17:0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您的情況可能不是單純的骶髂關節炎的癥狀,考慮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較大.本病目前常規治療多以控制癥狀為主,不能治愈疾病.我院通過特色的蜂療治療本病,能夠在迅速緩解癥狀的同時有效抑制骨質破壞,阻止疾病繼續發展,對中早期患者完全可以達到治愈的效果,并且治療過程中不使用任何西藥,是一種純綠色的治療方法.
2015-11-22 19: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口服抗炎止痛藥(如消炎痛,布洛芬,非普拉宗等)加局部熱敷.也可以去醫院做骶髂關節封閉,療效更快......
2015-11-22 19:0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骨關節炎的手術治療 目前,骨關節炎常用的手術治療方法包括關節鏡手術,截骨術和人工關節置換術. 軟骨碎片脫落到關節腔內,形成游離體,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關節鼠”,可采用關節鏡手術清除.關節鏡手術可以很好地鑒別和估計關節的病變程度,對關節腔進行灌洗和清理,能清除關節腔內的游離體,使患者的活動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各種矯形截骨術是用以改善關節力線平衡的.脛骨截骨術主要用于膝關節內外翻畸形(即“O”型或“X”型腿)的患者,通過手術使彎曲的腿盡量恢復到正常狀態. 如果患者病情發展到嚴重階段,關節軟骨丟失嚴重,關節間隙過小,關節功能喪失,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經保守治療無效,應考慮人工關節置換,主要是人工膝關節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通過關節置換能比較好的恢復關節的活動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創傷較大,置換的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也有一定限度,并且手術費用較高.骨關節炎的輔助治療 輔助治療是患者的關節疾病處在早,中期時,配合藥物治療使用的一種方法.輔助治療,就是平時我們說的理療和體療,比如烤電,推拿,按摩,針灸等一系列方法.雖然輔助治療對骨關節炎沒有根本性的療效,但可以減輕患者局部的不適,對患者有鎮靜,松弛和止痛的作用. 同時病人應當積極自我保健,注意減肥,適當鍛煉,如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運動.避免不正確的姿勢以及有害關節的動作,如登山,長時間伏案等.保護關節,減少負重,如在膝關節使用護膝,久坐站起時借助支持物等.在活動時,可利用拐杖,步行器協助活動或行走等. 骨關節炎的藥物治療 一般情況下治療疾病時,在采用外科手術以前,藥物治療是醫生和患者多選用的一種比較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對骨關節炎來說,治療藥物可以分為兩大類:非特異性治療藥物和特異性治療藥物,即“對癥治療”藥物和“對因治療“藥物.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對癥治療”和“對因治療”這兩個概念的區別,我們先來看看它們的含義:這里說的“對癥治療”和我們平時說的含義有所區別,我們平時說只有“對癥下藥”才能治好疾病,“對癥”是說要正確地認識疾病,得什么病就用什么藥;而這里對癥治療中的“癥”則指的是疾病的表面癥狀,比如牙齒被蛀壞了產生牙痛,牙痛就是表面癥狀. “對癥治療”是指消除或改善疾病的表面癥狀,也叫治標.就像牙痛時使用止痛藥來止痛,牙痛止住了,就是消除了表面癥狀,但是不把牙齒補好,過一段時間又會疼痛.這種治療方法用我們平時的話形容就是“治標不治本”. 凡是能針對疾病原因進行的治療叫做“對因治療”,也叫治本.還用剛才牙痛的例子,把蛀牙補好,牙就不痛了,這便是對因治療.所以,對因治療較為徹底,一般不易復發.在治療關節炎方面,對因治療的一般都是中藥,比如立正消痛貼,就是針對病因治療,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非特異性藥物治療骨關節炎(對癥治療) 骨關節炎的非特異性藥物治療,也就是對癥治療,常用的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它們通常被稱為止痛藥.止痛藥,顧名思義,即具有止痛的作用,能緩解頭痛,肌肉痛,包括骨關節炎伴隨的關節疼痛,這類藥物不專門針對骨關節炎進行治療,所以我們也把這種藥物稱作“對癥治療”藥物.這類藥物起效快,對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其止疼效果比較好,緩解骨關節炎病人的關節疼痛效果也不錯.這類藥物在體內代謝較快,一旦代謝完畢疼痛馬上又開始了,維持時間很短.重要的是,止痛控制了疾病的表面癥狀現象,卻掩蓋了病情仍在繼續發展的本質. 另外還有一種對癥治療藥物——激素類藥物,該類藥物必須進行關節腔內注射,也能達到迅速消炎止疼的目的,但每年不能超過3——4次,若長期使用,可加劇關節軟骨的損害以及骨關節炎的癥狀. 非特異性藥物治療骨關節炎,只能暫時緩解疾病癥狀,而不能真正對骨關節炎的病因——關節軟骨起作用,也不能阻止骨關節炎病情的發展.
2015-11-22 14: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化驗血沉,抗0,C反映蛋白,HLA-B27,考慮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大.
2015-11-22 12:0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子宮肌瘤的危害有哪些? -
Q: 懷孕前患有子宮肌瘤該怎么辦? -
Q: 子宮肌瘤的癥狀是什么? -
Q: 子宮肌瘤多大需要手術? -
Q: 子宮肌瘤是怎么引起的? -
Q: 服用子宮肌瘤藥物后月經推遲如何處理 -
Q: 子宮肌瘤應如何科學處理 -
Q: 子宮肌瘤開腹剝離術是怎樣的操作? -
Q: 多發性子宮肌瘤最大 43x39mm 怎樣治療 -
Q: 子宮肌瘤應如何科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