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角化癥怎么治愈
從生下來皮膚就有如丘疹樣的小疙瘩紅紅的滿腿都是,不癢不痛.這個對與做女孩的我十分的苦惱.每天看到自己的腿都會受到心靈的創激.我不知道我的腿還能否好,真的很想知道,希望專家能夠幫忙,謝謝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云平 主任醫師
聊城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皮膚科
-
患者好,雞皮膚,毛囊角化是與角質有關的疾病,所以一般的治療都是以去角質藥膏為首選,像是A酸、果酸、水楊酸及尿素等。建議,洗完澡時皮膚含水度高,角質也變得軟化,這時涂抹藥膏,會有較好的效果。但若皮膚感到太過刺激,則建議30分鐘后再擦藥。以上是我的建議,由于無法全面了解病情,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
2019-03-21 21:45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毛囊角質化是西醫的名詞,中醫多稱為“肌膚甲錯”。常常作為一種征候出現在“氣滯血瘀”的一組征候群里,多數屬于綜合體質上的問題。如果治療可以通過行氣活血化瘀來減緩,徹底治療需要相當一段時間。也可外抹些維A酸軟膏,這對改善癥狀也有幫助
2015-11-22 19:5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煥臣 主治醫師
鹽城市亭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其他
預防醫學門診部
-
對于毛囊角化癥這個問題我來為你解答,毛囊角化癥,又稱為“雞皮膚”是一種角質化異常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毛囊口角化所致,與脂肪代謝有很大的關系中醫認為毛周角化癥主要由于肝氣郁結,肝木克土,脾胃虛弱所致,眾所周知,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胃虛弱,勢必導致皮膚失養,終致此病。中藥可用清熱祛斑,滋潤肌膚,養血活絡,改善微循環,方面進行調理性治療可以治療,同時可口服維生素A或維生素E輔助治療可以增加療效.
2015-11-22 19:1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毛囊角化癥是一種角質化異常的疾病。最常發生于手臂和腿部之正面或外側,常被誤以為是粉刺、青春痘或是沒洗干凈。偶爾可見于臀部、背部及臉頰。[編輯本段]家庭去除雞皮膚法 ①溫和去角質 因為“雞皮膚”與角質變厚有關,所以溫和地去角質是必要的,但一定不可過度。 去角質有很多方法,我們洗澡時用含磨砂顆粒的沐浴乳、用洗澡海綿、浴球等猛搓身體,都能達到去角質的效果。只是,每天這么洗,會令本來就很干燥的“雞皮膚”受不,而變得更薄更干,反過來又會刺激“雞皮膚”變得更厲害。我們皮膚的角質更新周期為28--45天,所以這么猛的去角質,1--1個半月做一次就夠了。 去角質比較溫和的方法,是用浴鹽(食鹽也有去角質功效,但其中的鈉會令皮膚干燥,“雞皮膚”的人還是用具保濕功效的死海浴鹽比較好)。 可以用浴鹽泡澡,也可先將浴鹽用熱水溶解了,然后混合在植物型的沐浴乳中(化學制劑多的沐淋乳會與浴鹽起化學反應),在淋浴時用。用浴鹽泡澡時,還可加入玫瑰和檀香精油,去角質的同時還能滋潤皮膚。 很多人認為每天洗澡是好習慣,但對于“雞皮膚”來說并不好。沐浴乳也能一定程度上去除老廢角質,還可能過多洗去油脂,所以,“雞皮膚”的人在冬天2、3天洗一次澡就夠了,或者每天只用清水洗澡,而不用沐浴乳 ②滋潤最重要 比去角質更重要的,是滋潤皮膚。“雞皮膚”是很缺水又很缺油的皮膚,用一般的護體乳會不夠滋潤,而應使用藥房里賣的專為極干性皮膚配方的護體乳,比如依泉極潤護體乳、理膚泉營潤身體乳霜、薇姿營養護體霜等。洗澡時也應該用滋潤型的清潔產品,比如理膚泉滋養香皂、雅漾無皂基滋潤活膚皂等。 另一個重點是,洗澡的水溫一定要保持在40℃左右。冬日里,很多人喜歡用比較燙的水,覺得這樣才夠舒服。但燙的水很容易“去油”,也會過多洗去皮膚的油脂;而當身體一離開熱水,皮膚表面的水分會立刻蒸發,同時也帶走了皮膚的水分。這對于“雞皮膚”來說都是“雪上加霜”的事。如果“有錢又有閑”,去SPA享受身體的保濕護理,也是改善“雞皮膚”很好的方法
2015-11-22 19:1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毛囊角化癥的病因可能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者是因為維生素a的缺乏等引起的,謝謝。建議你如果是較輕的話,可以無需治療,注意經常洗澡就可以的,避免烈日暴曬,同時可以使用維A酸制劑等。注意飲食的規律,多吃一些回復函維生素a的食物,。謝謝。
2015-11-22 19: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建議您平時還要注意減少動物脂肪和蛋白的食入,多吃蔬菜水果五谷雜糧,多飲水,多運動促進血液循環等。
2015-11-22 1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