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歲走路不穩,家族有小腦萎縮共濟失調史,求治
今年46歲,我父親和爺爺都有遺傳性小腦萎縮共濟失調的癥狀,我于近幾年感覺走路不平穩,40歲開始就有感覺,最近越感厲害。聽說現在有神經干細胞移植醫療方法可醫治,還有是否可安裝腦起搏器,先咨詢下,可行的話我就來北京一趟,我是浙江的。非常感謝并期盼您的回復,謝謝!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遺傳性小腦萎縮共濟失調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運動協調能力。致病原因復雜,治療方法有限。對于您的情況,需綜合評估病情,包括癥狀表現、家族病史、相關檢查等。目前主要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神經保護治療等。 1. 疾病介紹:遺傳性小腦萎縮共濟失調是由基因突變導致,小腦神經元逐漸變性和丟失,引起平衡和協調障礙。 2. 癥狀表現:常見的有行走不穩、動作笨拙、言語不清、眼球震顫等。 3. 診斷方法:通過神經系統檢查、影像學檢查(如頭顱磁共振成像)、基因檢測等明確診斷。 4.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如丁螺環酮、坦度螺酮、加巴噴丁等,可改善癥狀;康復訓練能提高運動功能;神經保護治療延緩病情進展。 5. 新技術探討:神經干細胞移植和腦起搏器仍處于研究階段,其療效和安全性有待進一步驗證。 總之,對于遺傳性小腦萎縮共濟失調,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但通過綜合治療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建議您到正規醫院神經內科就診,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
2025-01-05 18:5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遺傳性共濟失調是一組以慢性進行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為特征的遺傳變性病;有遺傳史,共濟失調表現及小腦損害為主的病理改變是三大特征。本組疾病除小腦及傳導纖維受累外,常累及脊髓后柱,錐體束、腦橋核、基底核,腦神經核、脊神經節和自主神經系統等
2015-11-23 09: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共濟失調步態最先出現且逐漸加重,最終使患者臥床,臨床癥狀復雜、交錯重疊,即使同一家族也可表現高度異質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近年來部分亞型基因已被克隆和測序,顯示致病基因三核苷酸重復序列動態突變,拷貝數逐代增加為致病原因。
2015-11-23 02:0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全麥制品和糙米。糙米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1),對于提高患者的認知能力至關重要。患者可以多吃魚類。魚肉脂肪中含有ω-3脂肪酸,有助于健腦。吃魚還有助于加強神經細胞的活動,從而提高學習和記憶能力。核桃和芝麻也是患者應該多吃。核桃和芝麻核可為大腦提供充足的亞油酸、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可排除血管中的雜質,提高患者的大腦功能
2015-11-22 22:0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