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歲胃癌術后患者保健及運動相關咨詢
我爸爸今年54歲,06年12月被檢查出患胃癌,叫什么印介細胞類型的,手術發現差一點穿透過胃壁,掃清了周圍的淋巴,檢驗也未發現有轉移,進行了3/4胃切除手術也經過8次化療,病情一直很穩定,現在體重基本回復到手術前那樣,吃得好睡得香,堅持服用靈芝和冬蟲草.現在請教專家我爸爸他需要還注意什么保健再吃點什么或者什么運動適合他,捱過幾年才算脫險?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對于胃癌術后且病情穩定的患者,在保健方面需要關注飲食、心理、復查、運動及生活習慣等。 1.飲食:保持均衡飲食,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新鮮蔬果等。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和腌制食品。 2.心理: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可通過參加社交活動、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緩解壓力。 3.復查:定期進行胃鏡、腫瘤標志物、腹部超聲等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異常。 4.運動:選擇適合的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拳、慢跑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5.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戒煙限酒,避免過度勞累。 總之,胃癌術后患者需要全方位注意保健,遵循醫生的建議,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態,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和預防復發。
2025-01-06 05:2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最好是中藥治療,本人是醫療工作者,并非反對西醫西藥,只是西醫方面確實沒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只能是手術、放療、化療,切了再切,直到生命結束,病人一直在痛苦中度過。從中醫角度講,中醫認為癌是正氣不足、氣滯、痰凝、血瘀日久而引起的,中醫認為治療癌癥要以“軟堅散結”為原則,通過祁澳牌紅豆杉中草藥將硬結打散,可延長生命、減輕痛苦、防止復發轉移,最終實現“長期帶瘤生存”
2015-11-23 09:1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瑤醫藥提出的扶正培本、健脾易腎的治療方法,遵循辨病與辯證相結合,整體與局部治療相結合,補氣養血扶正與祛邪抗癌相結合的三大腫瘤防治原則,根據瑤醫辨證施治理論,利用中草藥的偏性調整人體的偏盛、偏衰、補其不足、瀉之有余。使腫瘤患者氣血調和、陰陽平衡、陰平陽秘,生命乃至。
2015-11-23 05:4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得了癌癥究竟能存活多長時間,的確是一個很難簡單回答的問題。想治療癌癥,首要前提是合理的治療。為什么說合理的治療呢?癌癥治療三板斧,手術、化療、放療,已經成為癌癥治療的必選。但也要因病、因人而議。手術后免疫力低下,然后接著化療、放療,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滅了正常細胞,然后殘留的癌細胞便開始瘋狂轉移,然后再化療……。有些患者家屬都感嘆到“生命不熄,不了不止”!首先必須肯定,癌癥手術治療是沒錯的,但在癌癥治療的同時最好能結合中藥同時治療,在術前術后祁澳牌紅豆杉中草藥調理,能讓身體處于最好的狀態迎接手術,在化療時,祁澳牌紅豆杉中草藥能減輕毒副作用,對治療大有意義。在臨床上有許多病人相信偏方,或懼怕手術,害怕放療和化療,在小診所和其他地方胡亂治療一段時間,等到病情未能控制,出現轉移或復發才轉來專科醫院,無疑延誤了治療,效果當然不會理想。癌癥患者應該認識到,應將手術、放療、化療、中藥等治療方法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癌癥能致人于死地,就是因癌的侵犯性、復發性和轉移性。預防復發的關鍵是初次治療時獲得根治,治療后定期復診。癌癥復發常出現于治療后五年內,尤其是2~3年內,這段時間內復診當然重要,但定期復診是終身性的,距離治療結束的時間越近,復診間隔的時間應該越短。對每一位病人來說,面對癌癥都不會面無懼色,內心當然十分痛苦,但既然已成事實,憂愁痛苦無濟于事,只有積極配合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才有繼續生存的希望。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堅定我一定能勝利的信心,樹立信心就是升起生命的風帆。應該讓患者和家屬明白,根治手術、治愈都是相對而言,治療后不要以為萬事大吉。可以說,防止復發轉移就是防止死亡。
2015-11-23 02:4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生存期取決于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和機體對藥物的敏感性,以及合理的治療方案.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建議采用中醫動態的療法服用中草藥治療,減輕癥狀和痛苦,延長生命.
2015-11-23 00:0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是胃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世界上胃癌發病率約17. 6/10萬,據統計占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腫中占第三位。男性居多,男女患者比例為2~3:1。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的統計,42%的胃癌患者在我國,其原因可能與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等因素有關。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1。由于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壓力增大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胃癌可發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數以上發生于胃竇部,胃大彎、胃小彎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絕大多數胃癌屬于腺癌,早期無明顯癥狀,或出現上腹不適、噯氣等非特異性癥狀,常與胃炎、胃潰瘍等胃慢性疾病癥狀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國胃癌的早期診斷率仍較低。胃癌的預后與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組織類型、生物學行為以及治療措施有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