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瓣輕度狹窄并反流多年現加重怎么辦
4、5年前開始出現癥狀,經查為肺動脈瓣狹窄(輕度)并反流(輕度),是先天性的。之后每過半年或一年就去醫院做心臟多普勒彩超檢查,一直沒有太大的發展。最近去醫院檢查,大夫說不僅僅是狹窄,而且還有點“漏”。但是現在的情況還不是很重,不建議換瓣膜。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肺動脈瓣狹窄并反流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其發病機制、癥狀表現、檢查方法、治療手段及日常注意事項等都值得關注。 1.發病機制:肺動脈瓣狹窄多由先天發育異常引起,導致瓣口狹窄,血液流通受阻。反流則是瓣膜關閉不全,血液回流。 2.癥狀表現:輕度時可能無明顯癥狀,病情加重可能出現心悸、呼吸困難、乏力等。 3.檢查方法:心臟多普勒彩超是常用的檢查手段,能清晰顯示瓣膜形態和血流情況。 4.治療手段:目前病情不重,以觀察隨訪為主。若進一步加重,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如瓣膜置換術。 5.日常注意事項:避免劇烈運動,預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復查。 總之,對于肺動脈瓣輕度狹窄并反流,患者要重視定期復查,遵循醫生建議,如有不適及時就醫。
2025-01-06 01:4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風濕性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臟病者,易于患心內膜炎。主要是綠色鏈球菌和腸球菌,這些毒力弱的細菌,通過踴齒、咽喉、泌尿系統、女性生殖器進入血液循環到達心臟有病的部位,生長繁殖,所引起的敗血癥,沒有通常所說的敗血癥這么兇猛,何時起病不清,病程較長。因老年人易于發病,所以拔牙后要給予充分的抗菌素。發病機理 口腔局部手術、流產、分娩或泌尿道手術,心臟手術或呼吸道感染,細菌均可進入血流,由于機體防御機制,多不產生危害。但當細菌附著在已有病損的心瓣膜或心內膜時,則局部有血小板,纖維蛋白的沉積,包繞細菌,形成贅生物,吞噬細胞對細菌難以發揮吞噬作用,當贅生物破裂、脫落、細菌多次釋放入血流,形成反復慢性菌血癥過程。 感染性心內膜炎有一定的好發部位,多發生于血流沖擊或局部產生渦流的部位,如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心房面,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心室面,室間隔缺損的右心室面動脈導管未閉的肺動脈內膜面等。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系慢性病程,贅生物上的細菌難以消滅,能長期生存,由于細菌毒力低,較少發生遷移性感染。"
2015-11-23 11:0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如何有效預防肺動脈瓣狹窄? -
Q: 怎樣能檢查出肺動脈瓣狹窄? -
Q: 肺動脈瓣狹窄的藥物治療方法有哪些? -
Q: 肺動脈瓣狹窄嚴重程度如何? -
Q: 肺動脈瓣狹窄是否嚴重? -
Q: 肺動脈瓣狹窄有哪些癥狀表現 -
Q: 肺動脈瓣狹窄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方式 -
Q: 肺動脈瓣狹窄的常見原因是什么? -
Q: 肺動脈 -
Q: 二尖瓣和三尖瓣輕度反流如何應對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肺動脈瓣狹窄? 肺動脈瓣狹窄是胚胎時期肺動脈瓣膜發育異常所致,在所有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中占8%~10%,占先天性心臟病各類型發病率第4位。癥狀取決于肺動脈瓣狹窄的程度。輕度狹窄可無癥狀。嚴重病例約半數在出生后即有明顯發紺,并有心力衰竭表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