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乳房有包塊,但邊界欠清不知道是不是癌
雙側乳房切面形態輪廓正常,層次清楚,體積不大,內部回聲不均勻,腺葉呈中等強度的光點、光斑,導管呈大小相似的圓形暗區,右乳外上象限掃及11*8mm低回聲包塊,邊界清,11*7mm低回聲區,邊界欠清。左乳外上象限掃及多個低回聲區,大著8*4mm,平9點區掃及片狀低回聲區,范圍約17*7mm.左乳外下象限掃及多個低回聲結節,大著7*3mm。左乳暈旁掃及8*7mm低回聲區,邊界清,兩側腋下未及腫大的淋巴結回聲。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成成 主治醫師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肛腸外科
-
生活上的飲食要多多的營養搭配,高熱量高脂肪的一次不要吃太多,要吃易消化得柔軟的食物,像蘋果香蕉牛奶這樣的含有大量鋅等維生素的食物牛奶能適量的吃,要喝熱的每天早上晚上兩次另外還有蘿卜也是不錯的可減少病變的幾率,平日應放寬心態,不應該給自己太重的思想包袱,要知道身體的好壞,與心理因素也有很大的關系。者平時保持好睡眠定期去醫院檢查。
2019-01-25 22:32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紅豆杉草藥對癌癥具有特效2001年央視《經濟半小時》報道珍稀抗癌植物紅豆杉遭滅絕性的砍伐作用機理是誘導和促進微管的裝配。紫杉醇具有聚合和穩定微管的作用,致使快速分裂的腫瘤細胞在有絲分裂階段被牢牢固定,使癌細胞復制受阻斷中藥治療西醫方面確實沒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只能是手術、放療、化療,切了再切,直到生命結束,病人一直在痛苦中度過。從中醫角度講,中醫認為癌是正氣不足、氣滯、痰凝、血瘀日久而引起的,中醫認為治療癌癥要以“軟堅散結”為原則,通過祁澳牌紅豆杉中草藥將硬結打散,可延長生命、減輕痛苦、防止復發轉移,最終實現“長期帶瘤生存”。
2015-11-23 10:3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根據你目前的情況來看乳腺結節考慮乳腺腺病或纖維瘤的可能性大,但是不完全排除其他性質病變,根據目前的檢查結果是無法確定其性質的,建議做乳腺結節穿刺活檢確定性質,再確定具體手術方案。如果為良性病變可以擇期手術,如果為惡性則需要盡早手術治療。建議盡早做相關檢查確定性質再積極對癥治療,禁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定期做常規體檢。祝早日康復!
2015-11-23 09:5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介紹乳腺癌常見以下幾種癥狀 1、腫塊:為95%乳腺癌病人的首發癥狀。大多單發,少見多發,形態偏于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質地一般較硬、境界不清。個別如髓樣癌質地較軟,境界較清。多發于外上象限,腫塊增大較快,早期可有活動度。 2、皮膚改變:常見為淺表靜脈怒張,酒窩征和桔皮樣皮膚。炎性乳癌病人胸部皮膚可大片顏色變暗,呈硬結、增厚,雜以癌性斑塊和潰瘍呈鎧甲狀胸壁。晚期乳癌可向淺表潰破,形成潰瘍或菜花狀新生物。 3、乳頭乳暈改變:乳房中央區乳腺癌,大導管受侵犯可致乳頭扁平、凹陷、回縮,甚至乳頭陷入暈下,導致乳暈變形。Paget氏病可出現乳頭、乳暈皮膚濕疹樣改變。 4、乳頭溢液:乳腺癌伴溢液占乳癌總數的1.3-7%,且多見于管內癌、乳頭狀癌。血性溢液多見,次為漿液性、漿血性、水樣等也有。以溢液為唯一癥狀乳癌,極少見,且大多為早期管內癌、乳頭狀癌,溢液乳腺癌多數先發現腫塊后伴有溢液。 5、疼痛:早期出現的為無痛性腫塊。乳癌合并囊性增生病時,可有脹痛、鈍痛。晚期乳癌疼痛常提示腫瘤直接侵犯神經。 6、腋淋巴結腫大:作為乳腺癌首發癥狀少見(除非隱匿型乳腺癌)。大多提示乳腺癌病程進展,需排除上肢、肩背、胸部其他惡性腫瘤轉移所致。病理檢查可助確診。
2015-11-23 06:5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建議做乳腺結節穿刺活檢確定性質,再確定具體手術方案。如果為良性病變可以擇期手術,如果為惡性則需要盡早手術治療。
2015-11-22 22:2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根據你的描述,你患有乳房腫塊的癥狀,但是無法確定你的病情建議你應去醫院乳腺外科進行檢查確診查清病因進行微創手術才可以的祝你早日康復
2015-11-22 18: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是指發生于乳房部的各種疾病的總稱。男女均可發病,但由于女性乳房的特殊生理,乳房疾病多見于女性,是中醫外科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乳房的經絡和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記載。漢《中藏經》即載有乳癖病名。此后,歷代文獻均有所記載,如晉《肘后備急方》、《劉涓子鬼遺方》載有“乳癰”、“乳發”,隋《諸病源候論》載有“乳石癰”、“乳疽”、“乳漏”,宋《婦人大全良方》載有“乳巖”,明《外科理例》載有“乳衄”等,且對各種乳房疾病的病因、證候、治法多有論述。《婦科玉尺》說:“婦人之疾,關系最鉅者,則莫如乳。”可見前人對乳房疾病十分重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