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地松減量至半片,后續如何用藥及復查
開始服強地松一日兩次,一次二片服六周,隨后改為隔日服五片服兩周,以后每兩周降半片隔日服用,現在已降到半片,化驗尿常規正常.不知是否還是服兩周,服四周停藥是否可以.停藥后多長時間進行復查,復查什么項目,檢查是否有高脂血癥或者低蛋白血癥在停藥后多長時間進行.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強地松的使用和減量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來決定,包括癥狀控制情況、身體恢復狀態、藥物副作用等。對于目前已減量至半片的情況,是否繼續服用及復查時間和項目需要謹慎評估。 1. 癥狀評估:觀察原有癥狀是否完全消失或明顯改善。如果癥狀穩定且無反復,可考慮逐漸停藥。 2. 身體耐受:關注服藥期間有無出現新的不適,如胃腸道反應、血糖升高等。 3. 治療時長:一般來說,激素的使用需達到足夠療程,以防止病情反復。 4. 復查項目:停藥前建議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血糖、血脂等,了解身體整體狀況。 5. 醫生建議:最終的停藥決策應依據醫生的綜合判斷,不可自行決定。 總之,強地松的使用和停藥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治療效果和減少不良反應?;颊邞芮信浜厢t生,按時復查,如有任何異常及時溝通。
2025-01-05 15:3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不管是服兩周或者服四周停藥,都是時間太短的.建議你到給你用藥的醫生那里具體咨詢,他對孩子的病情比較了解,讓他指導孩子的激素減量.現在千萬別停藥啊.
2015-11-23 20:2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您好, 腎功能不全的診斷主要是檢查指標中的血尿酸,尿酸是患者體內核酸中嘌吟代謝的最終產物。血中尿酸除了一小部分被肝臟破壞以外,大部分都會被腎小球過濾。血尿酸的正常范圍是血尿酸男0.21~0.44毫摩/分升,血尿酸女0.15~0.39毫摩/分升。腎功能正常期:血BUN、SCR及CCR正常。腎功能不全代償期:血BUN、SCR值正常,CCR50~80ML/MIN/L.73M2。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血SCR和BUN增高,CCR30~50ML/MIN/L.73M2。要想預防疾病,就需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遠離疾病的危害。另外,如果大家有了該病疑似癥狀,要盡快的就醫,避免帶來更大的影響。
2015-11-23 19:1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對于腎病綜合癥的診斷標準,是很多患者朋友想要了解的問題,對于腎病綜合癥最好的治療方式是對癥治療,這樣才能早日獲得一個健康的身體,要想對癥治療,就需要有可靠的診治結果作為支撐,下面來看看腎病綜合癥的診斷標準是什么。臨床發現,在尿中還可同時查到紅細胞,有些類型的腎炎,尿中查到紅細胞的機會更多。通過驗尿可以查出尿蛋白的數量,紅細胞的有無和多少。驗血可以查出血液中含有人體代謝廢棄物,如肌酐和尿素氮的數值,從而得知腎臟濾過凈化能力是否受到損傷,以及損傷的程度有多大。
2015-11-23 11:0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一)確診腎病綜合征: 1.大量蛋白尿>3.5g/d; 2.低白蛋白血癥<30g/L; 3.水腫; 4.高血脂. 其中1,2為診斷必需,1,2,3或1,2,4或1,2,3,4均可診斷本病. 單純腎病綜合癥:1,2. ?。ǘ┐_認病因:必須首先除外繼發性病因和遺傳性疾病,才能診斷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最好進行腎活檢,做出病理診斷. (三)判定有無并發癥
2015-11-23 09:1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低蛋白血癥? 血漿中的蛋白質除部分免疫球蛋白(Ig)外,幾乎都是在肝臟合成的。正常人每日約產生白蛋白10~16g,纖維蛋白原1.5~4.0g。體內白蛋白40%在血液中,其余分布在各個器官組織內和組織液中。肝內產生的白蛋白與血管內外的白蛋白,經常處于動態平衡中。肝合成白蛋白的速率是限速性的,僅在體內蛋白過度消耗或丟失的情況下,合成速率才增加。白蛋白由肝細胞粗面內質網合成后,經高爾基體再分泌人肝竇進入血液中。因為白蛋白半衰期約17~21d,研究證明,即使白蛋白合成完全停止,8d后也只減少25%。這就是為什么一周內迅速死亡的急性肝壞死病人,生前常測不出血清總蛋白減少。血清總蛋白低于60g/L時,稱為低蛋白血癥(hypoproteinemia)。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