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歲女性小兒麻痹后遺癥能否治療及成功案例
小兒麻痹后遺癥可以治療嗎?有治療成功的嗎?患者女,23歲,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癥,之后左腿就好像使不出勁來。股四頭肌萎縮左大腿明顯小于右邊的。但兩小腿一樣。抬不起腿來走路的時候要將左手按在左膝蓋那,方能行走。由于長期這樣走,脊柱向右側彎,有時候會痛。就診醫院;無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小兒麻痹后遺癥是可以治療的,但治療效果因個體差異而異。治療方法包括康復訓練、手術矯正、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輔助器具等。治療成功的案例也有,但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評估。 1. 疾病介紹:小兒麻痹癥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毒侵襲神經系統,導致肌肉無力和萎縮。后遺癥表現為肢體畸形、肌肉無力等。 2. 康復訓練:通過針對性的運動訓練,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關節活動度。如肌肉拉伸、力量訓練等。 3. 手術矯正:對于嚴重的肢體畸形,可進行手術矯正,如肌腱移位術、關節融合術等。 4. 藥物治療:使用神經營養藥物,如甲鈷胺、維生素 B12 等,促進神經修復。 5. 物理治療:包括電療、熱療、磁療等,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6. 輔助器具:佩戴矯形器、拐杖等,輔助行走,提高生活質量。 小兒麻痹后遺癥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患者有堅定的信心和積極的配合。同時,建議患者到正規醫院的康復科或神經科就診,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2025-01-07 18:1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對這種疾病的治療要從患兒的全面障礙和需要來處理,使他們得到全面的康復治療,即患兒不僅身體而且精神和社會生活都應得到康復照顧和治療,使他們和健康人一樣生活、學習和工作。全面康復一般包括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等。康復訓練最主要的目的是恢復或補償兒麻后遺癥患者已喪失的運動功能,進而提高上肢的日常活動能力以及下肢站立和行走功能,爭取達到生活自理,早日回歸社會。經常訓行走康復器-適應癥:嚴重的小兒麻痹后遺癥練的內容主要有增強肌力訓練、擴大關節活動范圍訓練,矯形器制作和使用.以及手術后肢體功能恢復訓練康復訓練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一般來說應注意以下幾點:(1)掌握適當的訓練尺度、數量和方法。訓練量不夠,無明顯效果;而訓練過量又可造成肢體的損害,比如:肌肉拉傷、關節腫脹、骨折脫位等等。所以必須掌握好這個尺度,訓練量要適當。(2)訓練應一步步來,不可操之過急。活動次數由少到多,關節活動范圍由小到大,使用的力量由輕到重。訓練量逐步增加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任何訓練都不應該引起明顯疼痛。有時訓練中可產生輕微疼痛,但在停止活動后,疼痛應消失。如果訓練時發生嚴重疼痛,休息后又不消失,常常是損傷的信號,要停止訓練。如果訓練后疼痛劇烈,甚至出現下肢浮腫,表明運動過量,也應該交替前行器——適應證:小兒麻痹后遺癥暫時停止訓練。(4)訓練不應感到疲勞。如有疲勞感覺時,應休息5~10分鐘再訓練,以免過度勞累造成傷害。一般認為小兒麻痹癥在發病兩年以后留下后遺癥,病情不再進展,但也不易好轉,患兒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殘疾狀態,不會再復發小兒麻痹癥。但近年來許多醫學專家通過實踐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們指出有一部分患過小兒麻痹癥現已“痊愈”的人,在患病30~40年以后病情仍可復發,出現新的類似小兒麻痹癥的癥狀,被稱為小兒麻痹后發綜合征。患者表現為:極度疲勞,肢體軟弱無力逐漸加重,肌肉、關節疼痛以及肢體癱瘓和肌肉萎縮。這一情況提醒我們,患過小兒麻痹癥現已穩定的患者,如果出現以上的癥狀,應該立刻去醫院看病,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小兒麻痹后遺癥患者的注意事項治療小兒麻痹后遺癥專欄康復訓練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一般來說應注意以下幾點:1.訓練應一步步來,不可操之過急。活動次數由少到多,關節活動范圍由小到大,使用的力量由輕到重。訓練量逐步增加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任何訓練都不應該引起明顯疼痛。有時訓練中可產生輕微疼痛,但在停止活動后,疼痛應消失。如果訓練時發生嚴重疼痛,休息后又不消失,常常是操作的信號,要停止訓練。如果訓練后疼痛劇烈,甚至出現下肢浮腫,表明運動過量,也應該暫時停止訓練。3.訓練不應感到疲勞。如有疲勞感覺時,應休息5-10分鐘再訓練,以免過度勞累造成傷害。4.掌握適當的訓練尺度、數量和方法。訓練量不夠,無明顯效果;而訓練過量又可造成肢體的損害,比如:肌肉拉傷、關節腫脹、骨折脫位等等。所以必須掌握好這個尺度,訓練量要適當。
2015-11-23 20:3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