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部外邊有痘狀物伴周圍腫,是毛囊炎嗎?
部左外邊有顆像水痘一樣的東西,周圍按下去有點腫腫的感覺。是今晚洗澡剛發現的,比黃豆大一點點,按下去沒感覺。醫生,剛才您說的毛囊炎是什么回事?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左部外邊出現類似水痘的東西,周圍按壓有腫感,可能是毛囊炎,也可能是癤腫、皮脂腺囊腫、脂肪瘤、尋常疣等。 1. 毛囊炎:是毛囊的炎癥反應,多由細菌感染引起,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現為毛囊周圍的紅腫、疼痛。治療上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癥狀嚴重時口服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2. 癤腫:是毛囊深部及周圍組織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起初為紅腫硬結,逐漸出現波動感。治療可外用魚石脂軟膏,口服頭孢呋辛酯片。 3. 皮脂腺囊腫: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腫。一般無自覺癥狀,繼發感染時可有疼痛。治療通常是手術切除。 4. 脂肪瘤:是一種常見的軟組織良性腫瘤,由成熟脂肪細胞構成。通常表現為皮下緩慢生長的無痛性腫塊。較小的脂肪瘤一般無需治療,較大者可手術切除。 5. 尋常疣: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表現為堅實的丘疹,表面粗糙。可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氟尿嘧啶軟膏等,也可通過冷凍、激光等方法治療。 出現這種情況,建議保持局部清潔,避免擠壓刺激。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明確診斷后進行相應治療。
2025-01-07 20:3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毛囊炎(folliculitis)系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癥.毛囊炎系化膿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圍,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癥,分為化膿性與非化膿性兩種,多見于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者,好發于頭部,項部.毛囊炎初起為紅色充實性丘疹,以后迅速發展成丘疹性膿瘡,繼而干燥,結痂,痂脫不留痕跡.皮疹數目多,但不融合,自覺瘙癢或輕度疼痛.毛囊炎好發于成人的多毛部位;小兒則多發于頭發部位,愈后可留下小片禿發.一,病因病理: 中醫學認為,毛囊炎的病因多是濕熱內蘊,外受熱邪,熏蒸肺系,蘊結肌膚,郁久化熱,熱盛肉腐成膿,膿毒流竄,相互貫通,發為本病.或素體虛弱,衛外不固,外感熱毒;或因皮膚不潔,復遭風毒侵襲,風外搏結所致. 現代醫學認為,病原菌為葡萄球菌,主要發生于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多因抓搔,皮膚受損,病原菌乘機入侵毛囊,而引起炎癥.或與職業,或與某些治療因素有關.經常接觸焦油類物質,或長期應用焦油類物質或皮質類固醇激素藥物,以及皮膚經常接受磨擦等刺激,均為本病的誘發因素. 二,好發人群:糖尿病,貧血患者多見 三,好發部位:頭面頸,四肢及臀部.成人的多毛部位;小兒則多發于頭發部位,愈后可留下小片禿發. 四,皮損特點:初起為紅色充實性丘疹,以后頂端迅速發展成丘疹性膿瘡,繼而干燥,結痂,痂脫不留痕跡.可分批出現,互不融合,有硬包. 五,自覺癥狀:癢.頭部毛囊炎會刺激發根引起劇烈疼痛 六,愈后:易復發,一般愈后不留瘢痕.治療:1,全身療法:在皮損廣泛而有明顯膿頭時,應給廣譜抗生素治療.如有條件可送膿液培養,并作藥敏試驗,這樣對選擇更有效的藥物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免疫療法:慢性反復發作的患者,可用癤病菌苗注射,每周皮下注射一次,開始劑量為0.5毫升,第二次為1毫升,第三次為1.5毫升,以后每次為2毫升.一般注射后無不良反應,如有發熱等不適,不要再增加劑量,必要時可減量或停用. 3,局部療法:皮損發作時局部忌用水洗,避免搔抓,皮損部位應將毛發剪短,局部可搽殺菌,止癢的藥物如發水等.伴有滲液的患者可用0.1%利凡諾溶液濕敷,每日3~4次,每次20分鐘,炎癥緩解后可以用2%氯霉素乳劑,0.5%新霉素軟膏以及3%碘酊外搽.預防毛囊炎1.生活規律,注意休息,放松心情,減少壓力,努力提高睡眠質量; 2.少吃辛辣,肥膩或含糖量過高的飲食;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維生素,保持大便暢通. 3.注意清潔,對于頭部毛囊炎,洗頭時不要用力搔抓,洗頭也不要過勤,每周3—4次為宜; 4.積極鍛煉身體,提高身體抵抗力.
2015-11-24 12:5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自波
金水膚康皮膚專科門診部
皮膚科
-
就是汗腺皮脂腺排出受阻,導致感染
2015-11-24 07: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毛囊炎系化膿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圍,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癥,分為化膿性與非化膿性兩種,多見于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者,好發于頭部,項部.毛囊炎初起為紅色充實性丘疹,以后迅速發展成丘疹性膿瘡,繼而干燥,結痂,痂脫不留痕跡.皮疹數目多,但不融合,自覺瘙癢或輕度疼痛.毛囊炎好發于成人的多毛部位;小兒則多發于頭發部位,愈后可留下小片禿發.患者要避免物理性刺激,飲食上要注意少吃酒類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反復發作者平時應少吃油膩之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維生意,保持大便暢通.同時注意個人清潔衛生,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局部治療:剪去毛發后選用下列藥物:(1)2.5%碘酊:外用,涂敷患處,每日數次.(2)1%新霉素軟膏:外用,涂敷患處,每日數次.(3)百多邦軟膏:外用,涂敷患處,每日數次.口服給藥:多發性者可酌情選用磺胺類藥物或抗生素,口服復合維生素.
2015-11-24 06:3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毛囊炎(folliculitis)系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癥.祖國醫學對本病早有記載.生于項后發際部位者稱“發際瘡”;生于下頜部者稱“羊須瘡”,“須瘡”,“燕窩瘡”;發于眉間者稱“眉戀瘡”;發于臀部者稱“坐板瘡”等.[編輯本段]毛囊炎臨床特征 一,病因病理: 中醫學認為,毛囊炎的病因多是濕熱內蘊,外受熱邪,熏蒸肺系,蘊結肌膚,郁久化熱,熱盛肉腐成膿,膿毒流竄,相互貫通,發為本病.或素體虛弱,衛外不固,外感熱毒;或因皮膚不潔,復遭風毒侵襲,風外搏結所致. 現代醫學認為,病原菌為葡萄球菌,主要發生于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多因抓搔,皮膚受損,病原菌乘機入侵毛囊,而引起炎癥.或與職業,或與某些治療因素有關.經常接觸焦油類物質,或長期應用焦油類物質或皮質類固醇激素藥物,以及皮膚經常接受磨擦等刺激,均為本病的誘發因素. 二,好發人群:糖尿病,貧血患者多見 三,好發部位:頭面頸,四肢及臀部.成人的多毛部位;小兒則多發于頭發部位,愈后可留下小片禿發. 四,皮損特點:初起為紅色充實性丘疹,以后頂端迅速發展成丘疹性膿瘡,繼而干燥,結痂,痂脫不留痕跡.可分批出現,互不融合,有硬包. 五,自覺癥狀:癢.頭部毛囊炎會刺激發根引起劇烈疼痛 六,愈后:易復發,一般愈后不留瘢痕.毛囊炎的診斷依據 1.起病時為一硬結,有局部紅,腫,疼痛及壓痛.數日后,病源擴大,中央出現黃白色膿栓,繼而軟化,破潰,膿汁排出,炎癥減輕漸愈. 2.癤腫較大時,可有發熱,頭痛及乏力等全身癥狀,白細胞數增高. 3.面部癤腫如合并顱內感染時,面部腫脹嚴重,可伴寒戰,高熱,頭痛等海綿竇感染性栓塞.[編輯本段]毛囊炎治療 一,可選用的藥 1.局部治療:剪去毛發后選用下列藥物: (1)近遠堂毛囊炎套裝:外用,涂敷患處,每日數次. (2)2.5%碘酊:外用,涂敷患處,每日數次. (3)1%新霉素軟膏:外用,涂敷患處,每日數次. 2.全身治療: (1)多發性者可酌情選用磺胺類藥物或抗生素,口服復合維生素. (2)調節免疫:轉移因子4ml皮下注射1/2日 3.中醫中藥外治法,如康炎寧喜,治療化膿菌感染,口服復合維生素,針對毛囊炎效果顯著. 二,可選用的中成藥 1.瘡癤膏藥:外用,視瘡癤大小選用小張或大張藥膏,加溫軟化后乘溫熱貼于患處,稍加按壓,2-3日換藥1次;如果瘡癤潰破出膿,則宜每日換藥1-2次,待膿出凈后可再貼1-2次,使其根盤硬節完全吸收.凡正常皮膚在貼膏藥后發生紅斑,皮疹或瘦癢,應及時停用本品. 2.連翹敗毒丸:每次口股6-9g,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3.清血解毒丸:每次口服6g,一日2-3次,溫開水送服. 4.拔毒膏:外用,加溫軟化,貼于患處,隔日換藥1次. 5.小敗毒膏:每次口服15g,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6.大黃廑蟲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溫酒或溫開水送服.
2015-11-23 21:5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