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預防前庭神經元炎,要從增強免疫力、避免感染、注意耳部健康、合理運動、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等方面入手。 1. 增強免疫力:均衡飲食,攝入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肉類、蛋類等。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 2. 避免感染: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接觸感染源。在流感高發季節,盡量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的場所,如需前往,佩戴口罩。 3. 注意耳部健康:避免長時間處于高分貝噪音環境,不要隨意挖耳,防止耳部受傷和感染。 4. 合理運動: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瑜伽等,增強體質,但要避免過度勞累。 5.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戒煙限酒,減少對身體的不良刺激。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壓力過大。 總之,通過以上多種措施的綜合運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前庭神經元炎的發生風險。但如果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診斷和治療。
2025-01-07 18: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由于眩暈病的病因復雜多樣,而且不容易弄清,那么,引起頭暈的常見病因有哪些?1.耳源性前庭系統是人腦重要的平衡器官,其內的前庭神經核對缺氧敏感,出現眩暈多與其受累有關。此類疾病包括美尼爾氏綜合征、前庭神經元炎、內聽動脈閉塞、良性位置性眩暈、暈動癥等。2.腦源性包括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小腦腦橋病變、植物神經紊亂等,大多與年齡有關。50歲以后,頸椎易發生退行性變和骨贅形成,動脈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管腔逐漸變窄導致血流量減少,進而影響腦干和小腦相關的平衡功能。3.全身性包括高血壓、低血壓、貧血、代謝性疾病等。4.頸源性病因可能有頸椎退行性變、頸肌和頸部軟組織病變、頸部腫瘤和顱底畸形等,引起椎動脈受壓,發生缺血而導致眩暈。可表現為多種形式的眩暈,但發生多與頭部突然轉動有明顯關系,常伴有惡心、嘔吐、共濟失調等;5.眼源性常在用眼過久或注視較長時間后才出現,遮蓋患眼或閉目休息后眩暈可消失。可由屈光不正、眼肌麻痹、視力減退而引起。6.藥物性應用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或萬古霉素,奎寧、水楊酸及苯妥英鈉等藥物后,會引起第8對顱神經中毒性損害,多使耳蝸及前庭神經同時受累。藥物中毒引起的眩暈多為漸進性和持續性,一般不劇烈,常伴平衡障礙、耳鳴和聽力減退等癥狀。發生內耳中毒的主要因素是個體的易感性,也與劑量及用藥時間長短有關。7.精神性包括失眠癥、抑郁癥等情況。那發生眩暈后應該怎么辦呢?首先,在眩暈急性發作時,應立即采取臥位、避免頭部活動、保持安靜,有可能短時間內就可緩解。其次,不要緊張,消除恐懼心理,避免癥狀加重。再次,可以用一些鎮靜劑、止吐藥等。最后,如果頭暈持續,應盡快到醫院檢查。鄭州警備區醫院眩暈治療中心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眩暈癥診療經驗,形成了獨特、完備的診療體系。根據疾病的發病原因,充分發揮中藥健脾、舒肝、強腎、利濕、祛疫、升清、降濁的作用,以“平肝潛陽,健脾益氣,化痰降逆,益氣養陰”為治療法則,成功地研制出治療眩暈癥的中醫“熄風、化痰、補虛”三步定眩法=及純中藥制劑“眩暈靈膠囊”。具有療效顯著、無需住院、安全經濟、標本兼治、愈后不易復發等特點。十余年來治愈了大量全國各地的各類眩暈患者,在國內眩暈癥治療領域獨樹一幟,已使大量眩暈癥患者取得了非常理想的臨床效果,擺脫了多年的眩暈困擾。
2015-11-24 20:4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根據您的描述,你的情況預防前庭神經元炎患者需要注意預防金屬和農藥中毒,盡量減少用呋喃類藥物,如確實需要服用時同時加服維生素B族藥物有其他疾病原發疾病引起的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改善神經營養功能,并增強體質
2015-11-24 10:1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前庭神經元炎? 前庭神經元炎是一種不伴聽力障礙的自發性眩暈病,以往曾稱前庭神經炎或病毒性迷路炎,發病年齡多為30~50歲。癥狀常為旋轉性,伴惡心、嘔吐,數小時內達到高峰,數日后逐漸消失,轉為位置性眩暈,并持續數周漸愈。急性發作時宜臥床休息;慢性發作者,平時宜注意安全,以防跌倒。 查看全文»
-
為什么龜頭有點癢
衡水男科醫院 2023-12-17
-
為什么陰莖向下彎曲
衡水男科醫院 2023-12-17
-
夜尿頻多是什么原因導致
包頭世紀泌尿專科醫院 2023-12-18
-
我爸煙齡30年,酒齡8年
平頂山兒科醫院 2024-01-24
-
腦缺氧會嗜睡嗎?
內蒙古精神病醫院 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