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蜂蜜是含糖的,起床喝一杯蜂蜜水是否會發胖,取決于多個因素,如蜂蜜攝入量、個人體質、當日飲食和運動量、身體代謝水平、喝蜂蜜水的頻率等。 1. 蜂蜜攝入量:若攝入的蜂蜜量過多,其中的糖分可能導致熱量超標,從而增加發胖風險。 2. 個人體質:不同人的基礎代謝率不同。代謝快的人可能不容易因一杯蜂蜜水發胖,而代謝慢的人則相對容易。 3. 當日飲食和運動量:如果當天飲食攝入的熱量高,運動少,一杯蜂蜜水可能成為發胖的“助力”;反之則不太容易發胖。 4. 身體代謝水平:代謝功能良好的人能更有效地消耗能量,降低因蜂蜜水發胖的可能性;代謝差則易發胖。 5. 喝蜂蜜水的頻率:偶爾喝一杯影響不大,但長期每天晨起都喝且量較大,發胖的幾率會增加。 總體來說,蜂蜜水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要注意適量飲用。對于擔心發胖的人群,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飲用頻率和量,并結合合理的飲食和運動來控制體重。
2025-01-07 23:4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如果是正宗的蜂蜜的話,它的普通糖含量是很低的,主要的含有成分是果糖和其他礦物質的,所以是不容易引起發胖的可以早上起來喝一杯水,養一養腸胃的,但是的話,現在的蜂蜜假的比較多,大部分兌的有糖的,所以的話,你就不要喝了,可以用一杯溫開水代替的,效果差不多的,這樣就避免你再發胖了
2015-11-24 20: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蜂蜜的主要成分為糖類,其中大部分是人體容易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蜂蜜可以潤腸通便,提高免疫力,促進鈣吸收,蜂蜜含有較高的熱能,可直接被人體吸收;但是早晨起來喝一杯蜂蜜不足以發胖,只要您注意控制飲食,保持一定的運動一定可以保持理想的體重,還能保持健康,美容.
2015-11-24 17:1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本草綱目》:“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調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蜂蜜中含葡萄糖和果糖,約占65-80%;蔗糖極少,不超過8%;水分16-25%;糊精和非糖物質,礦物質,有機酸等含量在5%左右.此外,還含有少量的酵素,芳香物質和維生素等.蜜源植物品種不同,蜂蜜的成分也不一樣.蜂蜜的功效 1,蜂蜜能改善血液的成分,促進心腦和血管功能,因此經常服用于心血管病人很有好處; 2,蜂蜜對肝臟有保護作用,能促使肝細胞再生,對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食用蜂蜜能迅速補充體力,消除疲勞,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4,蜂蜜還有殺菌的作用,經常食用蜜糖,不僅對牙齒無妨礙,還能在口腔內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5,蜂蜜能治療中度的皮膚傷害,特別是燙傷,將蜂蜜當做皮膚傷口敷料時,細菌無法生長; 6,失眠的人在每天睡覺前口服1湯匙蜜糖(加入1杯溫開水內),可以幫助盡快進入夢鄉; 7,蜂蜜還可以潤腸通便(此說法只適用于槐花蜜,椴樹蜜等,不適用于棗花蜜).
2015-11-24 09:3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你好,蜂蜜減肥法,蜂蜜是一種天然的營養劑,它包含可以燃燒人體能量的良質糖分,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等.在一日三餐中,只要加入一點蜂蜜,就可以避免脂肪在人體中積聚下來.蜂蜜具有優良的殺菌效果與解毒效果,它有助于把體內積聚下的廢物排出體外,讓全身的新陳代謝功能得到改善,使得那些由于不能很好地消耗而在體內積聚下來的多余脂肪作為能量而得到燃燒.蜂蜜的糖分如能從胃運送到血液中,就會變成能量,很快地消除疲勞.由于血糖值上升,空腹感也消失了.蜂蜜加白醋減肥法:在日常飲食規律不變的情況下,將蜂蜜和白醋以1:4的比例食用,具體方法如下:早餐前20分鐘空腹喝,中餐和晚餐后立刻喝.注意:挑選白醋時要選擇經大米,高梁,黃豆等加工而成的,盡量避免含有化學品的,同時建議不要使用果醋,因為果醋是保健醋,相對于減肥就遜色些.蜂蜜和白醋的比例可以根據個人需要調整.早飯以前可以在喝水時加入蜂蜜,午飯與晚飯時則吃少量的粥.一般人在吃蜂蜜兩天后就感覺到身體輕松,心情愉快.五天以后可以吃面條類容易消化的東西,然后慢慢恢復原來的飲食.蜂蜜可以消除體內垃圾,使人體恢復原來的新陳代謝功能.
2015-11-24 07:4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