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孩子春季如何預防常見皮膚病?
我兒子今年七歲了,今年春天的時候得了些皮膚病,身上紅腫,瘙癢,疼痛,還會傳染,看著他痛不欲生的樣子,我好心疼,日月如梭,很快就有到了春天了,請問春季常見的皮膚病應如何預防啊?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春季預防常見皮膚病,要注意個人衛生、飲食調理、防護過敏原、增強體質、保持環境清潔等。 1.個人衛生:教導孩子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物,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減少細菌和病毒滋生。 2.飲食調理:讓孩子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少吃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避免過敏。 3.防護過敏原:春季花粉、柳絮較多,外出時給孩子佩戴口罩、帽子,減少與過敏原的接觸。 4.增強體質:鼓勵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如跑步、游泳等,增強自身免疫力。 5.保持環境清潔:定期打掃房間,勤曬被褥,防止塵螨滋生。 總之,預防春季常見皮膚病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旦出現皮膚問題,應及時就醫。
2025-01-07 19:2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干燥:春天天氣干燥,這時由于皮脂腺分泌不很旺盛,寶寶原本嬌嫩的皮膚會變得干燥易癢.因此要盡量避免刺激,洗澡時應該用溫水,盡量不用浴液,尤其忌用堿性大的肥皂,香皂和浴液.如果需要,須選用專門為嬰幼兒設計的沐浴產品.寶寶每次洗澡或者洗臉后,媽媽應該給寶寶的全身或者小臉涂一層嬰兒專用潤膚霜,保持皮膚的滋潤和營養.濕疹:濕疹是嬰幼兒常見病,尤以春天多發.春天里多見的致敏因子就是空氣中的花粉,粉塵或螨蟲,寶寶在受到一些致敏因子刺激后就會引起濕疹.濕疹對寶寶的健康影響較大,局部的瘙癢常使寶寶煩躁不安,哭鬧不止,難以安睡,因此一定要積極進行防治.家長應密切注意寶寶體內,外的誘發因素,避免接觸致敏物質,衣著適度,忌食辣椒,魚,蝦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兒童身心健康愉快和生活規律,不用過熱的水燙洗,教育兒童勿抓,勤剪指甲,以免繼發感染,并消除體內慢性病灶及其他全身性疾患.由于濕疹的損害變化很大,應當經常更換治療方法.防曬:春天,帶孩子經常曬太陽是對的,但是不要讓太陽直射在寶寶的身上.嬰兒曬太陽的時間根據季節而定,春季一般在10點~11點曬太陽,時間長短應由少到多,可由10分鐘逐漸到30分鐘.帶寶寶曬太陽時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也不要在太陽下暴曬,讓孩子在樹陰下就可以了.春天可以給孩子戴上帽子或用遮陽傘,曬后注意補水.口角炎:春季的干燥,孩子對綠葉蔬菜攝入的不足等原因容易引起口唇及周圍皮膚干裂.孩子的自制力差,當口唇周圍發癢時,孩子就會反復用舌頭舔口唇周圍的皮膚,經常反復的唾液浸漬,引起唇周皮膚炎癥.所以要多給孩子吃些新鮮的蔬菜水果,及時補充水分;要及時糾正孩子舔口唇,吮手指等不良習慣;患口角炎的孩子,由于炎癥的刺激,往往會不時地用舌頭去舔患處,甚至用手去揭結痂,這些做法都會引起創口感染,使病情加重,因此家長必須及時勸阻,耐心說服孩子;同時還要做好日常皮膚護理,如果寶寶的嘴角出現皴裂,可以購買一些兒童護唇膏,幫助保持滋潤.春天的氣候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皮脂腺和汗腺難以取得平衡,使皮膚敏感,極易產生變化;其次春天的風沙粉塵等也是引起過敏的重要因素,即使是正常的皮膚,在春天來臨的時候,受到植物花粉的影響,也常常會發癢.皮膚過敏時,通常出現局部發紅,發癢,隨之出現粟粒至米粒大小丘疹,常見有濕疹,接觸性皮炎,蕁麻疹等比較.嚴重者皮膚出現水腫,脫皮并伴全身癥狀,影響了生活,工作,學習.所以要及時預防及治療.平時要保持皮膚清潔;隨時注意皮膚的保濕,增強皮膚的抵抗力;注意風沙花粉對皮膚的影響,平時皮膚較敏感的人外出時尤其要注意用紗巾,口罩等遮擋,避免風吹;飲食上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食刺激性強,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如海鮮,牛羊肉等.一旦發生過敏,應立即停止接觸過敏源(如化妝品或某些刺激物),并避免直接吹風及紫外線照射,避免接觸熱,酒精,機械性刺激(摩擦等).可用生理鹽水敷面,一般輕度者很快過敏癥狀即可消失,嚴重者可適當用些抗過敏藥膏,并口服抗過敏藥物脫敏治療.脫敏治療是當前對蕁麻疹,異位性皮炎等過敏性疾病采用的治療方法之一,它是在確定了使病人發生過敏反應的過敏原之后,將過敏原制成各種不同濃度的提取液,給病人反復注射入體內,劑量由小到大,濃度由低到高,使病人逐漸提高對此類特異性過敏物質的耐受性,以達到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但它僅適用于外源性過敏,過敏原也必須明確,一定要堅持2~3年.脫敏效果因人而異,在脫敏早期也還會有病情反復,需同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過敏藥引起濕疹,蕁麻疹的因素食物如:魚,蝦,蛋,牛,羊肉等吸入物如:花粉,灰塵,羽毛,動物皮屑,異味像油漆,汽油等.感染:各種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蟲.藥物如:磺胺,阿斯匹林,青霉素,痢特靈,疫苗等等眾多致敏藥物.內科疾病如:消化不良,肝病,腎炎,內分泌功能失調(甲亢,糖尿病),新陳代謝障礙,淋巴瘤,風濕性疾病神經精神因素如: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憂郁,失眠等都可誘發和加重過敏;皮膚病防治,護理,外用藥常識1,皮膚病防治常識皮膚病是常見病,有的伴有季節性多發病,為保障身心健康,預防是很重要的.1,認真學習衛生常識,做好皮膚保健,增強皮膚健康.(1)避免皮膚損傷:一些皮膚小損傷也應及時處理,預防發生繼發感染.(2)經常保持皮膚清潔:使皮膚清潔的簡單方法是用水與肥皂清洗.用水最好使用自來水,雨水,雪水,如用井水,河水最好煮沸或加一些小蘇打后使用.直接用井水,河水,容易使皮膚干燥發生皸裂.用肥皂也應考慮,如皮膚皮脂排泄較多,可用堿性肥皂(洗衣用肥皂).普通多用中性肥皂(多屬香皂),老年人和兒童以及皮膚較干燥者,應使用多脂性肥皂(如小孩用肥皂).2,加強體育鍛煉能提高抵抗力,鍛煉皮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1)加強體育鍛煉:能改善皮膚營養狀況,對提高皮膚的抵抗力,有直接好處.(2)適當進行日光浴:日光浴能使皮膚血管擴張,促進皮膚代謝過程,增加皮膚營養,并能預防由日光引起的某些皮膚病,同時還可治療銀屑病.2,皮膚病護理常識皮膚病的護理很重要,護理得當可以縮短病程加速治愈.護理不當或采用不適當的偏方,會延誤或加重病情.1,皮膚的清潔與處理平時清潔皮膚很需要,皮膚患病時更需要.(1)患部有毛發應先剪去,再進行清拭或搽藥.(2)皮膚表面若存留脂肪性藥物,可用植物油清拭,若粉劑干結或敷料干結緊貼于皮膚,應先用消毒等滲鹽水浸紗布貼其上,待干結濕軟后再掀揭或清拭,有橡皮膏貼于皮膚上,應先用汽油或乙醚浸棉球邊搽邊取掉,再行皮膚清拭.(3)患部表皮結痂或痂與毛發粘結時,切不可在痂上搽藥,可先在痂上搽無刺激性軟膏后包扎,經24小時掀開,痂軟化脫落,剪去毛發,根據病情再適當涂藥.(4)患部表面膿性分泌物較多時,先用雙氧水浸濕棉球清拭或用1:5000高錳酸鉀液清拭后,選用適當的藥物外搽并用紗布包扎;若患部表面分泌物為漿液性,可先濕敷或直接搽黃連油.(5)患部已形成膿皰時,先用75%酒精在周圍搽洗消毒后,剪除皰壁然后用藥.如為大水皰,應在消毒后剪破皰壁放出液體內容,不必全部剪除皰壁.大水皰如已破裂,可將皰膜剪除,然后用藥.2,濕敷根據需要有冷,熱敷的區分.(1)適應證:急性皮炎有滲液或糜爛時適于用冷敷,化膿性皮膚病適于用熱敷.(2)濕敷的作用:冷敷有消炎,止癢,收斂,鎮痛等作用.熱敷有增加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而提高局部白細胞的吞噬能力,有利于消炎.(3)濕敷用溶液:常用溶液有0.2-0.5%醋酸鉛溶液,1:5000高錳酸鉀溶液,3%硼酸溶液以及3%金銀花煎液等.(4)濕敷方法用數層紗布浸透所選用的濕敷溶液(如熱敷事先須將溶液加溫),擰至紗布不滴水的程度,敷在患部并用繃帶包扎.如患部滲液少,可在濕敷外覆蓋油紙,油布或塑料布,以減少溶液蒸發.如患部滲液較多,白天可濕敷數次,晚上可根據病情改用其他方法.患部滲液過多時,可以日夜不停的濕敷.濕敷時應保持紗布一定的濕度,約為每20-30分鐘更換一次敷料,從實際出發,應根據局部滲液多少來更換敷料.3,皮膚病外用藥常識應用藥膏治療皮膚病由來已久,如氧化鋅油,硼酸軟膏等.過去醫院里應用較多,現在市販此類藥物仍然不少.應用此類藥物,不僅能污染衣物,且藥效并不理想,近年來已少應用.因為搽用氧化鋅油后一旦干硬如板狀,其下成為細菌繁殖的良好場所,能加重組織的破壞.硼酸軟膏對于因皮脂缺少引起的皮膚瘙癢癥或兒童的輕度干燥性濕疹,有一定療效且無副作用.當前市販皮膚病藥膏雖多,切不可濫用,濫用不公無益而且有害.還有在近年來,有人對腎上腺皮質激素軟膏,不加選擇的長期應用,以致后來發生皮膚萎縮現象,對此應有正確認識,并加控制應用.應用抗生素制成的軟膏,近年來發展很快,如青霉素軟膏等各種軟膏,常用以涂搽化膿菌感染的濕疹或皮膚表面發生的水皰,都比較方便.因應用抗生物質較多,抗生物質的過敏問題,也隨之增加.人的皮膚與粘膜接觸抗生物質后,有時可能發生過敏,并且在局部應用抗生素后,再口服或注射該抗生素,有可能發生休克或藥疹.對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為好.
2015-11-25 03:3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