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切除腫瘤后不知良惡應做何檢查
胃鏡:門齒20cm處0.3cm隆起,表面光滑,齒狀線清晰超聲胃鏡:門齒20cm處0.2cm*0.4cm隆起,低回聲均勻,來源于粘膜肌層,周圍未探及淋巴結胸部增強CT:上段食管擴張,食管壁無明顯增厚,無淋巴腫大,其余正常在上海中山醫院做了內鏡下切除腫瘤(ESD),0.3*0.5cm,病理報告如下鱗型上皮下可見胞漿豐富、嗜酸性顆粒狀細胞,呈巢狀或索狀排列,傾向顆粒細胞瘤,通過免疫組化方法進一步確證免疫組化結果:所有均符合顆粒細胞瘤特征及其酶技結果,其基低切綠未見到腫瘤累積。所有診斷都已近結束,但還是不知道其是否為良性,怎么辦,接下去應該做怎樣的檢查?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對于胃鏡下切除腫瘤后無法明確其性質的情況,可通過多種檢查來進一步判斷,包括病理會診、腫瘤標志物檢查、影像學復查、基因檢測及定期隨訪等。 1.病理會診:將病理切片送至更權威的病理專家處進行會診,以獲取更準確的診斷。 2.腫瘤標志物檢查:如癌胚抗原(CEA)、鱗狀細胞癌抗原(SCC)等,輔助判斷腫瘤的性質。 3.影像學復查:如胸部和腹部的增強 CT、磁共振成像(MRI)等,觀察有無轉移或殘留病灶。 4.基因檢測:了解腫瘤相關基因的突變情況,有助于評估腫瘤的惡性程度和預后。 5.定期隨訪:按照醫生建議的時間間隔進行復查,包括胃鏡、影像學檢查等,及時發現可能的變化。 綜合運用上述檢查方法,并密切隨訪,有助于更準確地判斷腫瘤的性質和評估預后,以便制定后續的治療和管理方案。
2025-01-08 15:5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顆粒樣增生可能是食道反流長期刺激引起,并非息肉.目前的反流性食管炎和淺表性胃炎都有很好的治療方案,你可以去正規醫院接受治療,但要做好長期治療的準備.此類消化道疾病最應該注意的就是飲食,以清淡飲食為主,忌辛辣刺激食物.除了辛辣刺激食物以外,你該吃什么就吃什么.做完胃鏡感覺不適也是正常現象,也有可能胃鏡操作時對食道粘膜產生了輕微的損傷.你的這些癥狀肯定都與你的疾病有關,但并不用太擔心,只要經過正規治療肯定是會有好轉的!如果你一直是在基層醫院就診的話,現在建議你去大一點的醫院求得更詳細的回答和更好的治療!
2015-11-25 15: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您好:顆粒細胞瘤屬于低度惡性腫瘤,也就是腫物的惡性程度較低,轉移幾率小,存活率高。建議您定期復查,不必進行放化療治療,同時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悅,顆粒細胞瘤以卵巢多見,食管顆粒細胞瘤少見,但是它們只是發病部位不同,性質是一樣的,把顆粒細胞瘤歸屬于低度惡性腫瘤是因為它有極少轉移,所以建議您定期復查,不必進行其他治療。
2015-11-25 13:5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CT和胃鏡檢查是發現胃癌的重要手段。正確率86.36%,術前估計可否切除的準確性達92%,對疑癌者應定期進行胃鏡檢查和活體組織檢查,直至確診。胃癌的治療效果取決于早期診斷和治療,胃癌的預后取決于癌腫的部位與范圍,組織類型,侵潤的深度,轉移情況,宿主的反應,手術方式等。胃癌需與胃粘膜脫垂、胃類癌、胃底靜脈瘤、假性淋巴瘤、異物肉芽腫等病變相鑒別。這些不僅僅是醫生的責任,也應該是我們所需要去了解的,是我們對自己身體負責的表現。因為在胃癌就診病例中,很多都已經是中晚期了。
2015-11-25 12:5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