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阿姨兒子的表現是否為精神分裂?精神分裂臨床表現有哪些?
鄰居阿姨說最近發現她兒子活動減少、離群獨處,行為被動,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工作和學習興趣減退,不關心前途,對將來沒有明確打算,她想知道這樣是不是精神分裂的表現。請問精神分裂的臨床表現是什么?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障礙,其臨床表現多樣,主要包括感知覺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意志和行為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 1.感知覺障礙:出現幻覺,如幻聽、幻視、幻嗅等,患者可能聽到不存在的聲音,看到不存在的景象。 2.思維障礙:思維形式障礙,表現為言語紊亂、思維散漫;思維內容障礙,常見的是妄想,如被害妄想、關系妄想等。 3.情感障礙:情感淡漠、情感倒錯,對親人朋友情感反應遲鈍,甚至出現與內心感受相反的情緒。 4.意志和行為障礙:活動減少,行為被動,對工作和學習失去興趣,生活懶散。 5.認知功能障礙:注意力、記憶力、執行功能等方面出現損害,影響正常的學習和工作能力。 如果發現身邊人出現上述多種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診,明確診斷,以便盡早進行治療。
2025-01-08 12:2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思維障礙是精神分裂癥的核心癥狀,主要包括思維形式障礙和思維內容障礙。思維形式障礙是以思維聯想過程障礙為主要表現的,包括思維聯想活動過程、思維聯想連貫性及邏輯性等方面的障礙。妄想是最常見、最重要的思維內容障礙。最常出現的妄想有被害妄想、關系妄想、影響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非血統妄想等。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是精神分裂癥首選的治療措施,藥物治療應系統而規范,強調早期、足量、足療程,注意單一用藥原則和個體化用藥原則。一般推薦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如利培酮、奧氮平、奎硫平等作為一線藥物選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氯氮平作為二線藥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療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電抽搐治療。
2015-11-25 21:3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精神分裂患者最早涉及的是較細致的情感,如對同事、朋友的關懷、同情,對親人的體貼。病人對周圍事物的情感反應變得遲鈍或平淡,對生活、學習的要求減退,興趣愛好減少。在日常生活中隨著疾病的發展,病人的情感體驗日益貧乏,對一切無動于衷,甚至對那些使一般人產生莫大悲哀和痛苦的事件,病人表現冷漠無情,無動于衷,喪失了對周圍環境的情感聯系(情感淡漠)。好比親人不遠千里來探視,病人視若路人。此外,可見到情感反應在本質上的倒錯,病人流著眼淚唱愉快的歌曲,笑著敘述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情感倒錯)。或對某一事物產生對立的矛盾情感。
2015-11-25 18:1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精神分裂癥如果長時間不能治愈,或者病情多次復發,患者就會出現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陰性癥狀,此時,患者智力相對正常,卻生活懶散,對家人缺少親情,對自己的未來毫無打算,整天呆坐不語,喪失了工作和生活能力,這就是“精神衰退”,從社會功能的角度講,就叫做“精神殘疾”.這是精神分裂癥最可悲的結局,疾病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的缺陷,而殘疾則是強調疾病對其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限制和妨礙,所以,精神疾病不等于精神殘疾,精神疾病患者也不一定就是殘疾人,如果一個人一旦得了精神疾病,就永久性地被當作殘疾人來照顧,而忽視他們的勞動力和創造力,這是對社會生產力的一種極大的浪費,也是對精神疾病患者的一種不公平的待遇。
2015-11-25 17:4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精神科疾病,是一種持續、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嚴重的一種,是以基本個性,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為主要特征的一類最常見的精神病,多青壯年發病,進而影響行為及情感。正規的醫院都可以處方與專科醫院同樣的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藥物。目前治療精神分裂癥,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
2015-11-25 13:0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