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異常表現的原因及應對
患者性別:患者年齡:問題描述: 情感變化:情感變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熱情,對親人不關心,缺少應有的感情交流與朋友疏遠,對周圍事情不感興趣,或因一點小事而發脾氣,莫名其妙地傷心落淚或欣喜等. 行為異常:行為逐漸變得怪僻,詭秘或者難以理解,喜歡獨處,不適意的追逐異性,不知羞恥,自語自笑,生活懶散,發呆發愣,蒙頭大睡,外出游蕩,夜不歸家等. 敏感多疑:對什么事都非常敏感,把周圍的一些平常之事和他聯系起來,認為是針對他的.如別人在交談,認為是在議論他;別人偶而看他一眼,認為是不懷好意.有的甚至認為廣播,電視,報紙的內容都和他有關,察言觀色,注意別人的一舉一動,有的認為有人要害他,不敢喝水,吃飯,睡覺,有的認為愛人對他不忠而進行跟蹤. 性格改變:原來活潑開朗,熱情好客的人,變得沉默少語,獨自呆坐似在思考問題,不與人交往;一向干凈利索的人變得不修邊幅,生活懶散,紀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原來循規蹈距的人變得經常遲到,早退,無故曠工,工作馬虎,對批評滿不在乎;原來勤儉節省的人,變得揮霍浪費,本來很有興趣的事物也不感興趣等. 語言表達異常:與其談話話題不多,語句簡單,內容單調,談話的內容缺乏中心或在談話中說一些與談話無關的內容,使人無法理解,感覺交談費力或莫名其妙,或自言自語,反復重復同一內容等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情感變得冷漠、行為異常、敏感多疑、性格改變、語言表達異常等,可能是精神心理方面出現問題,如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等。常見原因包括遺傳、環境、神經遞質失衡等。 1.遺傳因素:某些基因的變異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2.環境壓力:長期處于高壓、惡劣的生活環境中,易引發精神心理問題。 3.神經遞質失衡:如多巴胺、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異常,影響大腦功能。 4.心理創傷:重大的心理創傷,如虐待、災難等,可能導致精神障礙。 5.社會因素:不良的社交關系、缺乏支持系統等也有影響。 當出現這些異常表現時,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可到正規醫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診,進行詳細的評估和診斷。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可能包括藥物治療(如利培酮、奧氮平、氟西汀等)、心理治療及社會支持等。同時,患者家屬要給予充分的關心和支持。
2025-01-08 21: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精神分裂癥是由不同原因所致的大腦功能紊亂,突出表現為精神活動的異常,該癥的主要癥狀;有耳聞人語.猜疑.思維混亂.言語文字難以理解,情緒不穩定,欣快,憂愁,煩燥,興奮,悲傷,緊張,恐怖,平淡,呆滯,健忘,沖動,睡眠障礙,飲食紊亂,性欲異常,閉門不出,不修邊幅,行為退縮,孤獨不群,不能有效工作學習,生活不能自理,人際關系緊張,不承認自已有病,拒絕看病和治療,其他. 目前國內外抗精神類西藥只能是控制,不能根治,并且副作用很大,有依賴性和抗藥性,對心肝腎功能有一定的損害,對被控制后的患者大腦反應遲鈍,言語遲緩,呆滯,發胖,心率不齊,嗜睡,內分泌失調,患者不能正常有效地工作和生等等,一旦藥量不足或停藥就會出現復發,之所以西醫稱之為世界難題.就該癥布依中草藥效果較好,它能根治不復發,標本兼治,被治愈的患者完全跟病前一樣,它是我所研究的一項科研成果,該藥沒有依賴性,沒有抗藥性,并且沒有副作用,對沒有服用過抗精神類西藥的患者或服用抗精神類西藥時間短,量小的患者見效較快.治療時間短,最快的7天(一個療程)就可以痊愈.對服用過抗精神類西藥(分傳統西藥和現代西藥)的患者如果是傳統西藥,如氯丙嗪之類藥見效是比較快的,如果是現代西藥,以維思通為代表的西藥因為它們的依賴性和抗藥性較大,所以見效要慢一些,在服用布依中草藥的同時原服用的西藥需要慢慢地減量,防止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反彈.
2015-11-26 05:1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你好!此情況建議積極自我調理,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緊張,積極處理各種關系.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調理即可
2015-11-25 21:5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