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1 歲發病抽搐且西藥治療效果不佳經常發作,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腦部發育異常、電解質紊亂、遺傳因素、感染、代謝性疾病等。治療方法包括藥物調整、病因治療、康復治療等。 1.腦部發育異常:如先天性腦結構異常,可能影響神經功能導致抽搐。治療需針對具體情況,可能包括手術矯正或康復訓練。 2.電解質紊亂:低鈣、低鈉等可引發抽搐。需補充相應電解質,如補充鈣劑、氯化鈉等。 3.遺傳因素:某些遺傳疾病會導致抽搐。明確基因診斷,可能使用抗癲癇藥物,如苯巴比妥、卡馬西平、丙戊酸鈉等。 4.感染:腦炎、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需抗感染治療,如使用頭孢曲松、阿昔洛韋等。 5.代謝性疾病:如低血糖、低鎂血癥。糾正代謝紊亂,如補充葡萄糖、鎂劑。 總之,對于 1 歲發病抽搐且西藥效果不好經常發作的情況,需要綜合多種檢查明確病因,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同時,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癥狀,及時就醫。
2025-01-08 18:0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這癥狀癥狀的話,是可以結合病情來及時治療的,一般治療的話,是能治愈的。,為了觀察藥物治療效果,指導患者合理用藥,患者應該定期復診,并進行有關的檢查。癲癇是慢性疾病,良好的治療效果是醫生、患者和患者家屬共同配合的結果。如果頻繁地更換醫生,不利于醫生掌握病情變化,影響治療。開始治療時最好1-2個月復診一次,病情穩定可以3-6個月復診一次。如果在治療過程中有任何不適,則應該及時就診。
2015-11-26 13:1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可能是外傷、感染、中毒后引發的的問題。一般可以選用抗癲癇藥如拉莫三嗪、托吡酯、奧卡西平進行治理,療效較好。
2015-11-26 05:3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結節性硬化癥? 結節性硬化病(tuberous sclerosis)又稱Bourneville病、Pringle病、Bourneville-Pringle母斑癥、結節性腦硬化綜合征、彌散性皮脂腺腺瘤、中樞性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疾病,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表現為面部有蝴蝶血管痣、輕度癡呆和癲癇發作。無特效治療。它有皮膚損害、智力缺陷、癲癇等三大特征。此病在許多器官中都有變化,屬于錯構瘤樣增生。發病率為l/10萬,患病率為5/10萬,男女之比約2:1。國內迄今已有多起報道,共四百余例,發病多在7歲前,作者50年代所見3例,有2例也在7歲前以癲癇發作起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