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結核治療后復發的原因有哪些?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癥狀變化等):初期檢查診斷為淋巴結結核,低熱盜汗,體重減輕,食欲下降等2009年3月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行抗結核治療1月半上述癥狀明顯減輕,但復發每天怕冷發高燒2--3小時,食欲下降。想得到怎樣的幫助:是因為病人對藥物產生抗體,或者是治療過程中會出現同樣的癥狀,還是其他原因引起。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淋巴結結核治療后復發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治療不規范、結核菌耐藥、合并其他感染、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未注意生活調養等。 1.治療不規范:如果在抗結核治療過程中,患者未按時按量服藥,或者療程不足,都可能導致結核菌未被徹底清除,從而引起復發。 2.結核菌耐藥:部分結核菌可能對使用的抗結核藥物產生耐藥性,使藥物無法有效殺滅結核菌,導致病情反復。常見的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3.合并其他感染:在治療期間,患者可能合并其他病原體感染,如細菌、病毒等,這些感染可能影響治療效果,導致病情復發。 4.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較差,無法有效抵抗結核菌的侵襲,也容易使病情復發。 5.未注意生活調養:治療期間患者過度勞累、營養不良、精神壓力大等,都可能影響身體恢復,增加復發風險。 總之,淋巴結結核治療后復發的原因較為復雜。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嚴格遵循醫囑,注意生活調養,定期復查,以降低復發的可能性。
2025-01-09 01:5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