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脾胃虛寒是中醫常見的病癥,多由飲食不當、勞累過度、久病體虛等因素引起。表現為胃脘冷痛、喜溫喜按、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調理方法包括飲食調理、中藥治療、艾灸、運動等。 1. 病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勞累過度,損傷脾胃;久病體虛,脾胃失養;情志失調,肝氣犯胃;先天稟賦不足。 2. 癥狀:胃脘隱痛,綿綿不休;得溫則減,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四肢不溫;大便稀溏。 3. 診斷:通過望聞問切,觀察面色、舌苔、脈象,詢問癥狀、病史等進行診斷。 4. 治療:中藥可用理中丸、小建中湯、附子理中丸等,但需遵醫囑。飲食宜溫熱,多吃健脾暖胃食物,如山藥、南瓜、羊肉等。避免生冷、油膩、辛辣食物。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也有幫助。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5. 預防: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暢,減少精神壓力。 脾胃虛寒的調理需要綜合多種方法,長期堅持,并注意生活中的細節,才能逐漸改善癥狀,恢復脾胃功能。
2024-12-12 03: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脾虛只要養胃健胃,強健免疫力.藥物只可用來控制疾病,對于亞健康狀態的調理,最明智的選擇是適度運動,改變生活飲食習慣,保持良好情緒和充足睡眠,飲食以新鮮蔬菜水果等植物性營養食物為主
2015-11-27 04:0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這情況可出現腹部滿悶、胃部不適等癥狀的,具體治療方案應該遵循臨床醫生的指導意見的。
2015-11-26 1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