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歲老人基底細胞癌惡化如何治療
80歲了~嘴角處20年前被蟲子叮咬(她本人說的)然后找了很多偏方治療,一直不能痊愈.99年去當地腫瘤醫院確定為基底細胞癌,進行過切片檢查,然后進行放射治療,患病處沒有愈合~~下嘴唇嘴角開裂,今年病情有惡化,傷口有流血流濃,整個開列處變大,能看到下腭的牙齦~有進一步潰爛的跡象。老人目前神智一切清楚,能走弄說能吃飯~就是嘴角的潰爛對身心造成很大影響,希望老人能早日脫離病痛,請問這樣的情況還能進行什么治療方法~治療效果怎么樣,目前那里有醫院可以治療?溫州是否有條件進行?或者廣州~~謝謝~~基底細胞癌的治療?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基底細胞癌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癌,多見于老年人。對于 80 歲老人基底細胞癌病情惡化的情況,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等。治療效果取決于多種因素,如腫瘤大小、位置、患者身體狀況等。 1. 手術治療:若患者身體狀況允許,可考慮手術切除腫瘤,但手術風險相對較高。 2. 放療:之前接受過放療,再次放療需謹慎評估,可能會有一定副作用。 3. 化療:常用藥物有氟尿嘧啶、順鉑、紫杉醇等,但化療對老年人的耐受性是個挑戰。 4. 免疫治療:如帕博利珠單抗等,副作用相對較小,但費用較高。 5. 靶向治療:針對腫瘤特定靶點進行治療,如維莫非尼,但需進行基因檢測確定是否適用。 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和病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建議患者及家屬與醫生充分溝通,權衡各種治療方法的利弊,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2024-12-11 23: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手術只能是切除看到的病灶,癌癥是全身的疾病,但還有殘癌或區域淋巴等,由于手術傷害了正氣.復發轉移的幾率非常大.建議最好配合中醫服用中草藥進行綜合治療全面調養,提高免疫力,殺死殘余癌細胞,調整陰陽平衡等,使患者在最短時間內病情得到面顯好轉和控制,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2015-11-27 11:1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你好,最好盡快手術治療,建議手術后采用中醫動態的療法服用中草藥綜合治療全面調養,提高免疫力,有效的控制病情發展,調整陰陽平衡,達到完全康復的目的。手術完了之后要修養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可以詢問一下醫院,還有隔一段時間去醫院檢查一下有沒有復發的想象,確定徹底治療好了。
2015-11-27 07: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手術的后續治療很重要,手術指可以切除病灶,但不可以殺死所有的癌細胞,所以術后配合中藥紅豆杉治療,可以防止復發和轉移
2015-11-27 06:4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 基底細胞癌是皮膚癌中較多見的一種,發病率占眼瞼惡性腫瘤的50%,多見于老年人,病變由眼瞼皮膚表面的基底細胞開始,也可從皮膚的附件如毛囊發生。多在下瞼內眥部瞼緣移行部,即皮膚與粘膜交界處。早期典型者呈半透明珍珠樣小節結狀隆起,中央有小窩,一般呈肉紅色,有者含色素近似黑痣。質地較硬,周圍可有曲張的血管圍繞,頗似乳頭狀癌及疣。一般生長級慢、不痛、漸向四周擴展,經數周或數月后中央破潰形成淺在性潰瘍,潰瘍邊緣不整齊如蠶蝕狀,故又叫蠶蝕性潰瘍(ulcusrodens)。潰瘍的特點是邊緣高起,質硬,且向內卷(潛行期),這是由于潰瘍邊緣部分的皮膚鱗狀上皮向下增生之故。潰瘍常附有痂皮,取之易出血,潰瘍一般向平面發展,但也可向深部侵蝕,晚期病例可破壞眼瞼、鼻背,面部、眼眶及眼球等組織而喪失視力。基底細胞癌一般不引起遠處轉移,但如處理不當,可以迅速發展增大。臨床易被誤診為鱗狀細胞癌或惡性黑色素瘤。 醫生通常可直接觀察診斷基底細胞癌,但應通過活檢確診。常在診斷室用刮除術、電針燒灼術或切除術治療癌變,術前應作局部麻醉。很少使用放射療法。對復發的腫瘤和瘢痕狀基底細胞癌需要作顯微外科手術(莫氏手術)。 不宜使用氟尿嘧啶之類的霜劑治療這種癌,因為有時可在治愈皮膚下引起癌擴散。
2015-11-27 05:5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又稱基底細胞上皮瘤,蝕性潰瘍,很少見,占肛門直腸惡性腫瘤的0.2%,是一種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屬器基底細胞的惡性上皮細胞瘤,極少發生轉移,發病與日光照射有密切關系,故好發于頭、面、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見于白色人種,少見于有色人種。好發于頭皮、面頸部等暴露部位和戶外工作者。發病年齡都較大,平均在60歲以上,男性多見。據Nielsen(1981年)等報道,30年內治療34例,平均年齡68歲。78%在緣,27%伸入到肛管并累及齒狀線的典型病變為肛管慢性結節,增長緩慢,中央常形成潰瘍,潰瘍周圍繞以珍珠樣隆起的邊緣,即侵蝕性潰瘍。有出血、疼痛、瘙癢、分泌物及大便習慣的改變。早期病變小而表淺,診斷困難,臨床常誤診為痔、肛裂及肛周濕疹,應及早活檢確診。廣泛性局部切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