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歲女性多種疾病的診治情況分析
病例女:67歲1959年檢查出肺結核-1969年痊愈。1996年子宮肌瘤切除。1995年以前 1995-2000 2000-2006頭病 因感冒引起頭痛 疼暈次數增加 更加頻繁,06年以后幾乎是整日迷糊,有時突然減輕太少了,多數為偏頭痛,也有頂,枕部位疼痛。血壓 檢查出高血壓,但未服過降壓藥 開始服降壓藥,堅持的不好,監測的部及時。 多次更換降壓藥,堅持用藥,每日多次監測血壓和心率。心臟 檢查出心臟病,心電圖供血不足缺鉀,可化驗都不缺。曾服用降壓藥:卡托普利,復方降壓片,牛黃降壓片。降酯藥:藻酸雙酯鈉,非諾貝特。一、1、血壓240/100(95年)-110/60(2006年)2、血糖從餐后一小時14.1,餐后兩小時17.2(2004年)測-2010年空腹5.4。3、血脂都達標,尤其是甘油三酯降到0.97。2010年測。4、肝腎指標正常。5、球蛋白35.93、總蛋白81.12和血小板總數略高一點,全正常。二、彩超:右頸動脈斑塊0.6×0.3。(2010年做)雙錐動脈供血不足。三、心電圖:多數為ST-T為-0.05MV,建議化驗離子和鉀,都正常。四、動態心電圖:第一次診斷為竇率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2004年做幾年的檢查結果都這樣。第二次1、1437分鐘,心博90796次,以竇率為主,平均心率63次/分2、最小心率50次/分,發生于02:48為竇緩3、最大心率87次/分,發生于08:144、室早1個,室上早4個。5、TⅡ,ⅢAUF,V2-V6低平,倒置。五、兩次CT檢查,頭和鼻正常。六、06年5月15日優維顯造影,冠狀動脈左前降支上段軟斑形成,中度狹窄。七、頸椎核磁共振2010年11月做檢查結果:齒狀突上移,枕大池消失,齒狀突位于“錢伯倫氏線”上方約14.7㎜,四腦室及小腦扁桃體下移,腦干受氏,延隨及上段頸隨走形迂曲,信號未見異常。頸椎生理曲度直,序列正齊,椎間盤無明顯膨出及突出,硬膜囊無明顯受氏。診斷意見:顱低凹陷并小腦扁桃體下疝Ⅱ型。八、鉀狀腺化驗也正常。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該 67 歲女性患者有肺結核病史、子宮肌瘤手術史,存在頭痛、高血壓、心臟病、頸動脈斑塊、顱低凹陷并小腦扁桃體下疝Ⅱ型等多種問題,涉及多個系統。 1. 肺結核:曾患肺結核,后痊愈。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肺部傳染性疾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治療通常采用多種抗結核藥物聯合方案。 2. 子宮肌瘤:已切除,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見的良性腫瘤,與激素水平、遺傳等因素有關。 3. 頭痛:頻繁發作,原因多樣,可能與血壓波動、頸椎病變、腦血管供血不足等有關。 4. 高血壓:需長期規范治療,高血壓是常見慢性病,與遺傳、不良生活方式等有關。治療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貝那普利等。 5. 心臟?。盒碾妶D顯示供血不足,可能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關。治療包括改善心肌供血、控制危險因素等。 6. 頸動脈斑塊:可增加腦血管疾病風險,需控制血脂、穩定斑塊。 7. 顱低凹陷并小腦扁桃體下疝Ⅱ型:這是一種先天性顱頸交界區畸形,可導致神經受壓癥狀。 患者病情較為復雜,需要綜合治療和定期復查,密切監測各項指標,改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質量,預防并發癥。
2024-12-12 06:1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您好,頭痛原因很多,“雙椎動脈供血不足,左大腦動脈痙攣”可導致頭痛。不知頭顱CT或核磁結果如何?有無頸椎???是否偏頭痛或緊張性頭痛,建議到醫院做近一步的診斷以確定病因。
2015-11-27 13:0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