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脾胃濕熱與脾胃虛寒在病因、癥狀、舌象脈象、治療原則、調理方法等方面均有不同。 1.病因:脾胃濕熱多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或外感濕熱之邪所致;脾胃虛寒常因飲食生冷、勞累過度、久病體虛等引起。 2.癥狀:脾胃濕熱表現為脘腹痞滿、肢體困倦、大便溏泄不爽、小便短黃等;脾胃虛寒則有胃脘隱痛、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大便稀溏等癥狀。 3.舌象脈象:脾胃濕熱者舌苔黃膩,脈象滑數;脾胃虛寒者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 4.治療原則:脾胃濕熱以清熱利濕為主;脾胃虛寒重在溫中健脾。 5.調理方法:脾胃濕熱應清淡飲食,避免辛辣油膩;脾胃虛寒要注意保暖,少吃生冷食物。 總之,脾胃濕熱和脾胃虛寒是兩種不同的中醫證候,需要準確辨證,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調理措施。
2024-12-12 05:4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脾胃虛寒:一般是由于過食生冷,飲食失調,憂思傷脾等原因所致,一般表現為飲食減少,腹脹,腹痛,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大便溏稀,婦女白帶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脾胃濕熱:脘灼熱疼痛,嘈雜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飲,口甜粘濁,食甜食則冒酸水,納呆惡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黃,大便粘膩不暢,舌苔黃膩,脈象滑數等。兩者區別大概就是以上這些,我認為主要是平時的飲食方面要多注意,注意脾胃虛寒的人不要吃一些的寒涼的食物;而脾胃有濕熱的人不要吃辛辣的熱性食物,注意調節一下平時的飲食習慣,應該可以慢慢調整過來的。如果是癥狀比較嚴重的就要去找中醫辯證治療了。
2015-12-03 18:5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脾胃虛寒主要是手足不溫,口淡無味,得熱則舒,是脾腎陽虛的癥候,這要溫補脾陽;脾胃濕熱主要是口甜粘膩,日甫潮熱,小便短赤是濕熱停積中焦,要清利濕熱。
2015-12-03 13:1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首先一個是熱性的一個是寒性的!(一)脾胃虛寒證是由于素體脾氣虛,或脾虛日久,波及脾陽,使脾陽也虛。或貪食生冷,損傷脾阻,導致脾陽虛不能溫暖胃腸,寒氣自內而生的病證。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炎、吸收不良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常出現或伴有脾胃虛寒證。胃痛或腹痛隱隱、喜暖喜按、空腹時痛甚、進食后痛減,泛吐清水,納食不香,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手足發冷,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二)脾胃濕熱是中醫的辨證,也稱為中焦濕熱,一般有如下臨床表現:脘脅痞脹,不思飲食,身重體困,或口干,喜冷飲或消谷善饑,或嘔吐嘈雜,口臭,牙齦腫痛,舌紅苔黃,脈滑數等.如果你覺得同時患有這兩種癥狀,那需要找中醫醫師辨證后綜合用藥。
2015-12-03 09:5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