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十二指腸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其嚴重性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潰瘍的大小、深度、并發癥、患者個體情況以及治療依從性等。 1.潰瘍大小和深度:較小較淺的潰瘍,癥狀相對較輕,通過治療容易恢復。但較大較深的潰瘍,可能導致嚴重的出血、穿孔。 2.并發癥:如出血,可能引起貧血、休克;穿孔會導致急性腹膜炎,危及生命。 3.患者個體情況:年齡較大、基礎健康狀況差的患者,病情可能更嚴重。 4.治療依從性:按時服藥、調整生活方式的患者,預后較好;反之,病情可能反復或加重。 5.復發風險:如果病因未去除,如幽門螺桿菌持續感染、長期精神緊張等,潰瘍易復發。 總之,十二指腸潰瘍如果能早期診斷、規范治療,并注意調整生活方式,一般預后良好。但如果忽視病情,可能引發嚴重并發癥。患者應重視,遵循醫囑治療。
2024-12-12 10:5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青年男性明確診斷十二指腸潰瘍3年未進行任何治療目前仍有疼痛癥狀.消化性潰瘍是和幽門螺桿菌感染和非甾體類藥物胃酸胃蛋白酶等有關的多原因的疾病確診的最好檢查是胃鏡.十二指腸潰瘍可以引起腹痛反酸噯氣腹脹等癥狀還可以引起很多并發癥潰瘍侵蝕血管可引起出血向深部發展可引起穿孔還可以引起幽門梗阻.生活護理:潰瘍的治療目前藥物治療效果很好但出現大出血和急性穿孔的也可以引起死亡愿你早日治療早日康復.
2015-12-04 01:4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病情分析: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道的常見病,一般認為是由于大腦皮質接受外界的不良刺激后,導致胃和十二指腸壁血管和肌肉發生痙攣,使胃腸壁細胞營養發生障礙和胃腸粘膜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胃腸粘膜易受胃液消化而形成潰瘍,目前有人認為是胃彎曲桿菌感染所致,潰瘍常為單個性,但也有多個潰瘍,胃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同時存在時稱復合性潰瘍.潰瘍病以疼痛為主要癥狀,其疼痛多為周期發作,秋季至春季是發作季節,可由氣候寒冷或飲食不潔而誘發,胃小彎潰瘍的疼痛多于餐后0.5~1小時發生,十二指腸潰瘍或胃幽門部潰瘍,多發于餐后3~4小時,有時可在半夜發生,但老年人的疼痛部位常無固定也缺乏明顯的時間規律.一,大出血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并發癥,出血量>1000ml約見于10-25%的患者,潰瘍出血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見原因,在國內5,191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中占48.7%.患者多有反復發作病史,約10-15%患者從無潰瘍病史,而以大量出血為首發癥狀.典型病例出血前1-2周常有上腹痛加劇,出血后疼痛減輕或消失.可能與出血后潰瘍局部腫脹炎癥現象減輕及潰瘍創面被血痂覆蓋與胃酸隔離有關.但亦有毫無出血先兆者.臨床表現主要為嘔血與黑糞.潰瘍一次出血60ml以上即可出現黑糞,嘔血則與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有關.胃潰瘍一次出血量較多(250-300ml)時可出現嘔血,如出血速度慢或出血量少量,也可僅有黑糞,球部潰瘍伴嘔血者一般較少見,但出血量大或速度快致血流返流入胃,也可出現嘔血.總之多數患者僅有黑糞,而無嘔血,有嘔血者一般均有黑糞.全身癥狀取決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及患者的反應性.如一次出血60-100ml時則僅出現黑糞,而無全身癥狀.出血量<500ml,由于循環代償,或有輕度頭昏,面色略蒼白,脈搏多正?;蛏运伲獕憾酂o變化.繼續出血則可發生暈厥或休克,紅細胞,血紅蛋白,血球容積等在出血后數小時內常無變化,約6-12小時后血液稀釋而下降.出血性休克控制后可有低熱(38.5℃以下),持續3-5天或糞便轉黃后降至正常.出血量多時,可出現輕度腸源性氮質血癥,血尿素氮升高,但大多不超過140mmol/L.潰瘍出血的診斷,一般不難.對于明顯潰瘍病史或診斷不易確立者,如病情允許應爭取在24-48小時內進行急癥纖維胃鏡檢查,以便及時明確診斷,以確定治療措施.內鏡診斷準確率可達90%以上,胃鏡下潰瘍出血不難與急性胃粘膜病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胃癌等(參考有關章節)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相鑒別.潰瘍大出血必須緊急處理.原則為迅速止血及補充血容量.具體措施包括:(一)一般治療絕對臥床休息,必要時給予小量鎮靜劑如安定等.加強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癥狀,嘔血及黑糞的數量,血壓與脈搏,尿量等.定期復查血紅蛋白,血球壓積,尿素氮等.除大量嘔血外,一般不必禁食,可給全流食,以中和胃酸,減輕胃饑餓性收縮以利止血.(二)止血措施一般性止血劑如止血芳酸或止血敏可以應用,但效果不肯定.白藥(0.5每日3次)口服,去甲腎上腺素8mg加入冷鹽水100-200ml口服或胃管內灌注,有一定效果.H2受體拮抗劑甲氰咪哌(每日0.8-1.2g)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或呋喃硝胺都有較好的療效.內鏡下直接噴灑止血劑如1-5%孟氏(Monsell)溶液(堿式硫酸亞鐵溶液)以及內鏡下高頻電凝及激光止血等有較好的療效.(三)補充血容量立即配血,靜脈輸液,先補生理鹽水,5%葡萄糖鹽水,右旋糖酐或其它血漿代用品,如出血量較多,應及早輸血.(四)外科手術如內科治療無效,應急癥手術,手術指征參考外科學講義.二,幽門梗阻十二指腸球部或幽門潰瘍可引起反射性幽門痙攣或潰瘍周圍組織水腫,炎癥等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暫時性幽門梗阻.經內科治療隨潰瘍的好轉而消失,稱為功能性(內科性)幽門梗阻,如潰瘍反復發作愈合后遺留瘢痕或粘連造成持久性幽門狹窄,稱為器質性(外科性)幽門梗阻.患者多有長期潰瘍發作史.并發幽門梗阻后,上腹痛失去節律性,餐后加重,有時為絞痛或飽脹不適,噯氣反酸,嘔吐最為突出,多于晚餐后明顯,吐物量大,有酸臭味并含有發酵的隔夜宿食,吐后上腹疼痛緩解.體征有上腹膨脹,胃型,蠕動波及震水音.可有營養不良,失水,電解質紊亂(大量H+CI-K+離子丟失),及代謝性堿中毒,嚴重者可合并腎前性氮質血癥.幽門梗阻診斷不難,但需與胃癌等引起的幽門梗阻鑒別,洗胃后鋇餐檢查及纖維胃鏡檢查可資鑒別.治療包括:①糾正失水,電解質紊亂及代謝性堿中毒,根據情況每日靜脈輸復方氯化鈉及10%葡萄糖(1∶2)液2000-3000ml,有低血鈉,低血鉀,低血氯者應注意補充.明顯代謝性堿中毒者可緩慢地以2%氯化銨溶液200-400ml加入500-1000ml5%葡萄糖生理鹽水靜滴(肝腎功能差者忌用).注意補充熱量并適量給水解蛋白,復方氨基酸等.②胃管減壓:插入胃管抽盡胃內潴留物,每晚睡前用生理鹽水洗胃一次,并測定胃內溜留量,以了解胃排空情況.經過3-5天抽吸洗胃,若病情顯著好轉,則提示幽門梗阻為功能性.此后可給流質食物,少量多餐,逐漸增加流食量,并給抗酸藥物等治療,但禁用
2015-12-04 01:2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