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歲老人有白內障性格孤僻,老年抑郁癥臨床表現有哪些?
我的姥姥今年70了,她有白內障,所以看不清楚東西,就只能在家呆著,有空的時候我會陪她聊聊天什么的,可她的性格本身就愛生氣,現在又不能下樓走動,性格就更加孤僻了,我怕她得老年抑郁癥,想知道老年抑郁癥的臨床表現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保剛
揚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戒毒所
-
老年抑郁癥的臨床表現多樣,包括情緒癥狀、認知癥狀、軀體癥狀、睡眠障礙、社交退縮等。 1. 情緒癥狀:常表現為持久的情緒低落,對周圍事物失去興趣,容易感到悲傷、焦慮和煩躁。 2. 認知癥狀: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決策能力變差。 3. 軀體癥狀:可能有頭痛、頭暈、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心慌、胸悶等。 4. 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早醒、多夢,睡眠質量差。 5. 社交退縮:不愿與人交流,回避社交活動,自我封閉。 6. 精神運動性遲緩:動作緩慢,反應遲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總之,老年抑郁癥的癥狀復雜且多樣,如果發現老人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帶其到正規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診,明確診斷,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2-11 21:5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老年抑郁癥的表現特征(1)疑病性:即疑病癥狀。表現為以自主神經癥狀為主的軀體癥狀。Alarcon(1964)報道,60歲以上的老年抑郁癥中,具有疑病癥狀者男病人為65.7%,女病人為62%,大約1/3的老年組病人以疑病為抑郁癥的首發癥狀。因此有學者提出疑病性抑郁癥這一術語。疑病內容常涉及消化系統癥狀,尤其便秘、胃腸不適是此類病人最常見也是較早出現的癥狀之一。病人常以某一種不太嚴重的軀體疾病開始,如史鴻璋醫生敘述的一病例:始患角膜炎,久治不愈,患者擔心雙目失明,盡管其目疾日益好轉,但抑郁、焦慮卻與日俱增。所以,對正常軀體功能的過度注意,對輕度疾病的過分反應,應該考慮到老年抑郁癥的問題?! ?2)激越性:即焦慮激動。Post早在1965年即明確指出激越性抑郁癥最常見于老年人,此后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如1979年,Strian等指出,激越性抑郁癥的平均年齡為51歲;1984年Avery等報道40歲以下激越性抑郁癥為5%,40~60歲為47%,60歲以上為49%;1988年,Wesner等認為55歲以下為40%,55歲以上為63%。由此可見,激越性抑郁癥隨年齡而增加。焦慮激越往往是比較嚴重的抑郁癥的繼發癥狀,也可能成為病人的主要癥狀。表現為焦慮恐懼、終日擔心自己和家庭將遭遇不幸、大禍臨頭、搓手頓足、坐臥不安、惶惶不可終日。夜晚失眠,或反復追念著以往不愉快的事,責備自己做錯了事導致家人和其他人的不幸,對不起親人,對環境中的一切事物均無興趣。輕者喋喋不休訴其體驗及“悲慘境遇”,尋求安全的人物或地點,重者則勒頸、觸電、撕衣服、揪頭發、滿地翻滾、焦慮萬分,以至企圖自殺?! ?3)隱匿性:即軀體癥狀化。許多否認抑郁的老年病人表現為各種軀體癥狀,而情緒障礙很容易被家人所忽視,直到發現老人有自殺企圖或行為時方到精神科就診。陳學詩等(1990)對綜合醫院中診斷為“神經官能癥”的患者縱向觀察,無選擇地給予抗抑郁劑治療。結果發現7%的患者獲得緩解,17%顯著進步。兩者共占觀察病人的24%,說明這部分病人并非神經官能癥,而屬抑郁癥。因其抑郁癥狀為軀體癥狀所掩蓋,故稱為“隱匿性抑郁癥”。諸多的軀體癥狀可表現為:①疼痛綜合征:如頭痛、嘴痛、胸痛、背痛、腹疼及全身疼痛;②胸部癥狀:胸悶、心悸;③消化系統癥狀:厭食、腹部不適、腹脹、便秘;④自主神經系統癥狀:面紅、手顫、出汗、周身乏力等。在這些癥狀中。以找不出器質性背景的頭痛及其他軀體部位的疼痛為常見。此外,周身乏力、睡眠障礙也是常見癥狀。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對有各種軀體訴述(尤其各種疼痛),查不出相應的陽性體征,或是有持續的疑病癥狀的老年患者,應考慮隱匿性抑郁癥,不妨投以抗抑郁劑治療。倘確屬此癥,則各種癥狀可較快地消除。 (4)遲滯性:即抑郁癥的行為阻滯。通常是以隨意運動缺乏和緩慢為特點,影響軀體及肢體活動,并發面部表情減少、言語阻滯。多數老年抑郁癥患者表現為悶悶不樂,愁眉不展,興趣索然,思維遲緩,對提問常不立即答復,屢問之,才以簡短低弱的言語答復,思維內容貧乏。病人大部分時間處于緘默狀態,行為遲緩。重則雙目凝視,情感淡漠,無欲狀,對外界動向無動于衷。抑郁癥行為阻滯與心理過程緩慢具有一致性關系?! ?5)妄想性:Meyers等(1984)曾報道,晚發抑郁癥具有比較普遍的妄想性。他們對50例內源性抑郁癥的住院患者進行研究,比較了60歲以前和60歲以后發病者妄想的出現率,發現60歲以后起病的抑郁癥比前者有較豐富的妄想癥狀,認為妄想性抑郁癥傾向于老年人。2年后Meyers等再次報道,單相妄想性抑郁癥的老年病人發病年齡晚于那些無妄想的抑郁癥病人。在妄想狀態中,以疑病妄想和虛無妄想最為典型,其次為被害妄想、關系妄想、貧窮妄想、罪惡妄想。這類妄想一般以老年人的心理狀態為前提。同他們的生活環境和對生活的態度有關。
2015-12-04 07:1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