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腭反復流血該如何處理?
前一陣子感覺口腔有血性味,去醫院口腔科看的是牙齦出血。后來自己好了,可是現在又出現了,出血部位在軟腭,就是舌根可以接觸的那個部位。有時出,有時不出,喝熱水后感覺會更嚴重。我覺得以前出血部位也應該是那里,我現在很擔心,請問我該怎么辦?軟腭流血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軟腭反復流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局部損傷、炎癥感染、血液系統疾病、維生素缺乏、腫瘤等。 1.局部損傷:軟腭受到外力刺激,如進食尖銳食物、過度刷牙等,導致黏膜破損出血。應注意避免刺激,保持口腔清潔。 2.炎癥感染:如咽喉炎、扁桃體炎等蔓延至軟腭,引發炎癥和出血。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等治療,同時注意口腔衛生。 3.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影響凝血功能導致出血。需要進行血液檢查,明確診斷后針對病因治療。 4.維生素缺乏:維生素 C、維生素 K 缺乏可能導致出血。可適當補充維生素,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5.腫瘤:軟腭部位的腫瘤也可能引起出血,這種情況較為嚴重。需要進行病理檢查,明確腫瘤性質,采取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方法。 軟腭反復流血不容忽視,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后采取針對性治療。同時,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和飲食習慣。
2024-12-12 01: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發熱期呈現口腔軟腭形態各異的出血點;同時伴病初PLT“銳減”;隨病情好轉而“驟升”。上述兩項未見文獻強調,國內同行常有報道;而本組陽性率為100%,以后通過特異性血清學檢測及恢復期呈多尿量而證實。據此,我們認為上述兩項可作為EHF臨床早期診斷的重要參考指標。“參考指標”的實用價值 本指標的價值在于:明顯早于血清學診斷時間。EHF特異性抗體一般產生于3~5病日,而此參考指標只需觀察軟腭及檢驗PLT即可迅速臨床早期診斷,入院當日1h診斷率為85%,平均診斷為2.5h,從而贏得了搶救時間,降低了病死率,本組為1.5%較文獻報道的5%~15%明顯減低;簡便、經濟、易行,適用于暫無條件開展血清學檢測的基層單位。
2015-12-04 02:3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軟腭動脈主要來源是腭升動脈,其次是咽升動脈腭支、腭小動脈和扁桃體動脈。 腭升動脈起于面動脈(60%),頸外動脈(30%)或舌動脈(10%),經咽前外側壁上行于莖突舌肌與莖突咽肌(74%),或莖突舌肌與翼內肌(22%),或莖突咽肌與咽上縮肌(4%)之間。在進入軟腭之前分出肌支至莖突咽肌、莖突舌肌、咽腭肌、咽上縮肌、腭帆張肌及腭帆提肌,經咽側壁間隙迂曲行向顱底時,向上分支至咽鼓管圓枕區與咽升動脈腭支相吻合。該動脈腭支出現率為100%,起始處外徑(1.42±0.30)mm。向前內側行走于腭帆提肌與腭帆張肌之間,然后轉向下內側方分支進入軟腭,入軟腭前在咽側的外徑為(1.08±0.23)mm。 咽升動脈起自頸外動脈(80%)、枕動脈(15%)或頸動脈分叉處(5%),經咽后外側壁上行伴頸內動脈至顱底,其外側為莖突舌骨肌、二腹肌后腹、舌下神經和頸外動脈;前外側為莖突舌肌、莖突咽肌;后側為交感干和椎前肌。上行途中分出2~3支咽支至咽壁組織和肌肉,并分支至椎前肌,至顱底后分出腦膜后支和鼓室下支。在頸動脈管外口內側發出腭支(出現率55%)轉向內下走行,穿過咽枕筋膜進入軟腭后外側,沿腭帆提肌后緣之咽旁間隙組織至軟腭,并有分支至腭帆提肌。該動脈起始處外徑(1.56±0.33)mm,腭支外徑(0.85±0.32)mm。 腭小動脈起自腭降動脈,穿出腭小孔后由前外向后內走向軟腭中線,出現率100%。每側1支占2/3,每側2支占1/3。一般與1~2支腭小神經伴行。外徑(0.50±0.22)mm。 扁桃體動脈主要起于腭升動脈(40%)或面動脈(35%)主干,向后上方走行于莖突舌肌深面(44%)或淺面(56%),在莖突舌肌上方分出肌支至咽上縮肌和咽腭肌后,由扁桃體下方進入扁桃體,其至軟腭的分支走行于咽上縮肌,咽腭肌與扁桃體之間,或舌腭肌深面或淺面,向前上走行至軟腭后份口腔側粘膜。該動脈起始處外徑(0.96±0.26)mm,腭支外徑(0.42±0.14)mm,出現率100%。
2015-12-04 01:4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