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叢神經損傷 3 個月手指不能上抬嚴重嗎?手術能恢復嗎?
您好!臂從神經損傷3個月了,只是吃藥沒有做別的治療.現在手指仍不能上抬,請問這種情況嚴重嗎?做手術的話能恢復嗎?.左肱骨骨折,手指手腕不能上抬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歐陽明 主治醫師
南京市六合區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骨科
-
臂叢神經損傷后 3 個月手指仍不能上抬是較為嚴重的情況。其恢復程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損傷程度、治療及時性、個體差異、后續治療方案及康復訓練等。 1. 損傷程度:若為輕度拉傷,神經功能可能逐漸恢復;若為嚴重撕裂或斷裂,恢復難度較大。 2. 治療及時性:早期積極治療有助于神經修復,延誤治療可能影響恢復效果。 3. 個體差異: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會影響神經的自我修復能力。 4. 后續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如甲鈷胺、維生素 B1、腺苷鈷胺等)、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手術效果取決于損傷具體情況。 5. 康復訓練:規范的康復訓練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如手指的屈伸、抓握練習。 總之,臂叢神經損傷后的恢復情況較為復雜,需要綜合評估各方面因素。建議及時就醫,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并積極配合康復訓練,以提高恢復的可能性。
2024-12-11 22:0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能明白你的心情.這是由于骨折錯位刺傷神經引起的神經損傷.為避免臂叢神經進一步損傷.所以需要進行手術.至于神經方面.主要還是靠藥物營養神經.促進其恢復.但手指等部位還要加強抓舉功能鍛煉.不用則廢.以免由于神經性廢用性肌肉萎縮.到時手臂的功能還是可以恢復到正常.
2015-12-04 16:3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能明白你的心情.這是由于骨折錯位刺傷神經引起的神經損傷.為避免臂叢神經進一步損傷.所以需要進行手術.至于神經方面.主要還是靠藥物營養神經.促進其恢復.但手指等部位還要加強抓舉功能鍛煉.不用則廢.以免由于神經性廢用性肌肉萎縮.到時手臂的功能還是可以恢復到正常.
2015-12-04 15:1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是否存在臂叢神經損傷: ?、偕现?大神經(腋神經,肌皮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中出現任何2支神經的聯合損傷(排除同一平面的切割傷); ②手部3大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任何一根合并肩或肘關節功能障礙; ③手部3大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任何一根合并前臂內側皮神經功能障礙病史:節后損傷一般損傷較輕,合并昏迷及骨折者少見,灼性痛少見;節前損傷一般損傷較重,合并昏迷及骨折者多見,傷后有灼性痛. (二)體征:節后損傷斜方肌萎縮不明顯,聳肩功能正常,Horner征陰性;節前損傷斜方肌萎縮嚴重,聳肩功能受限,Horner征陽性. ?。ㄈ┘‰娮兓汗澓髶p傷SNAP,SEP都消失;節前損傷SNAP存在,SEP消失. 組胺試驗:節前損傷陽性反應節后損傷陰性反應治療(一)一般治療對常見的牽拉性臂叢損傷,早期以保守治療為主,即應用神經營養藥物(VitB1,VitB6,VitB12,VitBco等),損傷部進行理療,如電刺激療法,紅外線,磁療等,患肢進行功能鍛煉,防治關節囊攣縮,并可配合針灸,按摩,推拿,有利于神經震蕩的消除,神經粘連的松解及關節松弛.觀察時期一般在3個月左右.(二)手術治療1,手術指征:①臂叢神經開放性損傷,切割傷,槍彈傷,手術傷及藥物性損傷,應早期探查,手術修復.②臂叢神經對撞傷,牽拉傷,壓砸傷,如一名缺位節前損傷者應及早手術,對閉合性節后損傷者,可先經保守治療3個月.在下述情況下可考慮手術探查:保守治療后功能無明顯恢復者;呈跳躍式功能恢復者如肩關節功能未恢復,而肘關節功能先恢復者;功能恢復過程中,中斷3個月無任何進展者.③產傷者:出生后半年無明顯功能恢復者或功能僅部分恢復,即可進行手術探查.左肱骨骨折一般打石膏做固定牽引問題不大,半年能夠恢復并且愈合
2015-12-04 09:3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肱骨骨折? 肱骨,俗稱上臂骨,是典型的長骨,由“一體兩端”組成。上端的肱骨頭及下端的肱骨遠端分別組成肩關節、肘關節的一部分;中間為肱骨體,其中有解剖頸。肱骨骨折常發生于肱骨外科頸、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間、肱骨外髁、肱骨內上髁。其中,尤以前三者為多,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多由直接暴力和間接暴力所引起,如重物撞、擠壓、打擊及撲倒時,手或肘部著地,暴力經前臂或肘部傳至各部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