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左手小指第二節骨頭在干活時往左扭動受傷后疼痛腫脹,可能是軟組織損傷、關節脫位、骨折、肌腱拉傷、骨關節炎等原因引起。 1.軟組織損傷:小指周圍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受到過度牽拉或扭傷,會出現疼痛和腫脹。應減少活動,局部冷敷,抬高患肢。 2.關節脫位: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系,導致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需要及時復位,并進行固定。 3.骨折:骨頭連續性中斷,疼痛明顯,腫脹嚴重,可能有畸形。需通過 X 線等檢查明確,根據情況進行復位、固定或手術治療。 4.肌腱拉傷:肌腱受到過度拉伸或撕裂,引起疼痛和活動障礙。早期休息、冷敷,后期可熱敷、理療。 5.骨關節炎:長期勞損或創傷可能誘發,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和僵硬。治療包括休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等)。 總之,出現這種情況應盡快就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后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進一步損傷。
2024-12-13 00:4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脫臼又稱關節脫位。因外力或其它原因造成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系。因外傷引起者為外傷性脫位;因關節病變引起者為病理性脫位;脫位后,關節面完全喪失對合關系者為完全脫位;部分喪失者為半脫位。外傷性脫位較多見,且多發生在青壯年。最易發生脫位的關節是肘關節,其次是肩及髖關節。傷后關節局部疼痛、腫脹、活動障礙及出現畸形,多可據此作出診斷。為了確定脫位的方向、程度及是否合并骨折,X線檢查是必要的。對脫臼者應及時進行手法復位,越早越好。復位后應使關節固定于穩定位置2~4周;解除固定后還應進行主動的功能鍛煉,以利恢復關節功能。如果手法復位失敗,應行手術切開復位。
2015-12-05 05:3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