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7個月寶寶頸部淋巴結腫大,PPD陽性但肺部正常,原因是什么
我家寶寶1周7個月頸部兩側有淋巴結腫大做了ppd是陽性.也做了透視肺部都正常寶寶精神都還好,我又去了徐州兒童醫院醫生說可能是夏天痱子引起的沒事的為什么PPD會是陽性我還是不放心我想咨詢一下到底是什么情況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寶寶頸部兩側淋巴結腫大,PPD 陽性但肺部正常,可能是由于感染、免疫反應、痱子影響、既往卡介苗接種、接觸過結核菌等原因。 1. 感染:如局部皮膚或其他部位的細菌、病毒感染,可導致淋巴結腫大。常見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感染。 2. 免疫反應:寶寶免疫系統尚不完善,有時對一些刺激會產生較強的免疫反應,引起淋巴結腫大。 3. 痱子影響:夏天痱子嚴重時,可能引發局部炎癥,導致附近淋巴結反應性增大。 4. 既往卡介苗接種:接種卡介苗后,可能出現 PPD 陽性反應,但不一定表示有活動性結核。 5. 接觸過結核菌: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結核菌,但自身抵抗力強未發病,也會有 PPD 陽性。 總之,寶寶目前的情況需要密切觀察,如果淋巴結持續腫大、出現發熱等其他異常,應及時復診,進一步檢查明確原因。
2024-12-12 20:1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因為孩子已經注射過卡介苗,所以ppd可以是陽性的
2015-12-05 09:3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早期的腹瀉和后期的嚴重營養障礙.早期的癥狀是不同程度的水樣腹瀉.多數病人并不十分嚴重,少數病人每天排出水量可達2.5—5.0L,可使脫水,血容量下降,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數天后腹瀉次數逐漸減少,生命體征穩定,胃腸動力開始恢復,但消化吸收功能極差.若無特殊輔助營養支持治療措施,病人則會逐漸出現營養不良癥狀,包括體重減輕,疲乏,肌萎縮,貧血和低清蛋白血癥等.短腸綜合征者促胰液素,促膽囊收縮素及腸抑胃素的分泌均減少,而幽門部胃泌素細胞有增生現象,以致約40%-50%病人有胃酸分泌亢進.這不僅可使腹瀉加重,消化功能進一步惡化,并可能并發吻合口潰瘍.十二指腸內PH值的降低使胰脂酶失活,從而脂肪瀉增加.由于膽鹽吸收障礙,影響腸肝循環,膽汁中膽鹽濃度下降.加之上述腸激素分泌減少使膽囊收縮變弱.易發生膽囊結石(比正常人高3-4倍).鈣,鎂缺乏可使神經,肌肉興奮性增強和手足搐搦.由于草酸鹽在腸道吸收增加,尿中草酸鹽過多而易形成泌尿系結石.長期缺鈣還可引起骨質疏松.長期營養不良,可惡化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幾乎均在小腸內進行,其中某些營養成分的吸收有其特定部位,例如鐵,鈣主要在空腸吸收.而膽鹽,膽固醇,維生素B12等則是在回腸吸收.當該段小腸被切除,則相應成分的營養物質的吸收就會受到明顯影響.回盲瓣在消化,吸收過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既可延緩食糜進入結腸的速度.使其在小腸內的消化,吸收更完全,又能阻止結腸內細菌的反流,保持小腸內的正常內環境.正常人的小腸長度長短不一,個體差異較大,但任何個體的腸吸收能力均遠超過正常的生理需要.因此,當50%小腸被切除后可不出現短腸綜合癥.但若殘留小腸﹤l00cm,則必定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不良.小腸越短,癥狀就越重.切除回腸后引起的營養障礙比切除空腸更明顯.如同時切除了回盲瓣,則功能障礙更嚴重.短腸綜合征者殘留小腸的代償改變表現為小腸粘膜高度增生,絨毛變長,肥大,腸腺陷凹加深,腸管增粗,延長,使吸收面積及吸收能力增加.食物的直接刺激可使小腸代償性增生由于對短腸綜合征代謝變化的充分認識,以及日趨成熟的營養支持治療和促代償措施,本病的治療效果較以往已大為改善.在術后最初幾天,首先需治療的是由于嚴重腹瀉而導致的脫水,低血容量,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調.根據生命體征(血壓,脈率,呼吸率),動脈血氣分析及血電解質(鉀,鈉,氯,鈣,鎂及磷)測定結果.確定靜脈補充晶,膠體溶液量及電解質量.若有代謝性酸中毒,應補充5%碳酸氫鈉溶液以糾正之.待病人循環,呼吸等生命體征穩定后(約3-5天),則應盡早開始全腸外營養(TPN)支持.以補充病人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包括能量物質(葡萄糖,脂肪乳劑),蛋白質合成的原料(復方氨基酸溶液),各種電解質及維生素等.目前的TPN已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并發癥也不多,因此已被廣泛應用.為減少排便次數,可酌情給予腸動力抑制藥物,如口服阿片酊,可待因或洛哌丁胺等.口服消膽胺可消除膽鹽對結腸的刺激,也能減輕腹瀉.為控制高胃酸分泌,可口服抗酸藥和靜脈用H2受體阻滯劑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病情漸趨穩定后,可以開始經口攝食.先以單純的鹽溶液或糖溶液,逐步增量.隨腸代償的過程.可逐步過渡到離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肪,低渣飲食.經口攝食所不足的那一部分,仍需經腸外營養途徑補充.可選用專用于短腸綜合征者的腸內營養制劑.其主要成分是少肽或氨基酸,葡萄糖及游離脂肪酸等.各成分不必再消化即可被很快吸收.這類產品常有特殊味道,故常需經管飼給予.有些特殊物質對小腸功能的代償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如谷氨酰胺,短鏈脂肪酸,纖維素,生長激素及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等,都已開始臨床應用.上述幾種物質的聯合應用可望使短腸綜合征者的代償過程提早完成.但如果殘留小腸僅為0-30cm,其中相當多的病人最終仍難以代償,以致單靠經口攝食無法維持正常的營養狀態,必須長期依賴腸外營養的支持.這種長期局外營養支持常可在病人家中實施,病人及其家屬需先接受培訓,掌握無菌術及營養液配制技術.國內已有實行家庭腸外營養長達14年的成功經驗.短腸綜合征的手術治療方面,小腸移植術雖被認為是短腸綜合征最徹底的治療方法,但由于移植術后嚴重的排斥反應至今尚難克服,因此目前還無法廣泛用于臨床.此外,小腸倒置術及結腸間置術均能延長食物通過腸道的時間,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可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使用.
2015-12-05 06:1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