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BB長了鵝口瘡
我家BB17個月大啦,前倆個月因為長了餓口瘡高燒不退,要住院,到現在一都反復的發燒!!近排開看到他口里也長的白色的東西,請問他是否餓口瘡一直沒好,引起他發復發燒的原因啊?我去醫院看了好幾次,醫生都說沒什麼,打幾天針,吃天幾藥就好!!請問我該怎麼做才好,他一直都反復發燒,醫生又沒開什麼東西給他涂,一直都是打針吃藥!!聽幾天他又來了,看見他都心痛死了!!!發病持續時間:半年以內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黨保平 主治醫師
西京醫院
三級甲等
骨科
-
您好,小孩子口腔部位生長鵝口瘡,有可能是小孩子口腔部位菌群失調反應引起的真菌感染反應,是需要根據小孩子的具體表現使用抗真菌感染的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平時注意小孩子的口腔菌群失調進行控制,是可以慢慢的好轉的情況的,不要緊張的情況,觀察具體的表現治療控制。
2018-11-24 20:4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可以適當外涂制霉菌素,建議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2015-12-05 23:3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關于鵝口瘡的治療,我們單位主要使用開喉劍氣霧劑噴口腔來清潔口腔,然后在局部涂抹制霉素溶液,效果很好,能明顯減小孩子癥狀,促進病情痊愈。制霉素溶液可以自制(制霉素片研成細面對水就行了)。
2015-12-05 18: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鵝口瘡的家庭治療 鵝口瘡是嬰兒時期的常見病,是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引起的,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出現白色點狀或片狀物,首先見于舌緣或頰黏膜,再漸漸蔓延至舌面、牙齦、上腭和咽部,并可融合成大片白膜。若以棉簽蘸水輕輕擦拭,則不如奶塊容易擦去,嚴重的鵝口瘡可蔓延至喉部、食道,甚至導致全身性真菌病。治療嬰兒鵝口瘡,在家中可采用下述簡易有效的方法。 (一)藥物治療: 1.先用2%的碳酸氫鈉溶液或1%的雙氧水清洗口腔,再用鹽水棉球擦洗干凈。每天早晚各1次,一般2~3天即能治愈。 2.酮康唑片200mg,研細成粉,加生理鹽水20ml配成混懸液,然后將這種液體涂抹口腔黏膜,每天2~4次,一般2~3天就能顯效,大部分嬰兒5天內可治愈。 3.制霉菌素50萬單位研成細末,分成4等份,每次用一份直接撒入患兒的口腔內,不喂水,讓寶寶自己用舌頭攪拌,使藥物與口腔黏膜充分接觸,每天用藥2~3次,幾天后鵝口瘡即可治愈。 4.冰片、硼砂、朱砂、元明粉各1.5g,諸藥共研細末,加蜂蜜30g調勻,用時先洗凈口腔,再用上藥涂擦患處。 (二)外敷法: 1.胡黃連、大黃各5g,吳茱萸10g,膽南星3g,共研細末后用醋調成稀糊狀,涂敷兩足心,覆蓋塑料薄膜,紗布包扎,每日1次。 2.用細辛適量,研成粉末,加適量水和少量甘油或用米醋調成糊狀,每次取藥膏適量,做成藥餅貼敷肚臍,上蓋紗布,用膠布固定,3日1次。 (三)食療: 1.白蘿卜汁3~5ml,生橄欖汁2~3ml,混合放碗內置鍋中蒸熟,涼后分1~2次服完,每日1~2劑,連用3~5天。 2.將熟透櫻桃去核,榨取原汁3~5ml,置杯內隔水燉,涼后分1~2次灌服,每日1~2劑,連服3~5天。 3.苦瓜汁:苦瓜汁60ml,冰糖適量,將苦瓜汁放進沙鍋內煮開,適量冰糖加入溶化攪勻,即可服用,不拘時服。 4.西洋參蓮子燉冰糖:西洋參3g,蓮子去芯12枚,冰糖25g。將西洋參切片,與蓮子放在小碗內加水泡發后,再加冰糖,隔水蒸燉1小時,喝湯吃蓮子肉,剩下西洋參片,次日可再加蓮子同法蒸燉。西洋參可用2次,最后1次吃掉。 此外,對患病的嬰幼兒,不要擦白斑,以防損傷黏膜。還需要提高嬰兒的抵抗力,注意飲食衛生,餐具(包括奶瓶、奶頭、碗、勺等)都應每天消毒20~30分鐘,將有助于預防鵝口瘡的發生。中國中醫藥報你好!我比較常用制霉菌素治療,但是最好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或者可以給孩子用冰硼散涂于患處。還有就是擦嘴時用淡鹽水或是醫院的生理鹽水更安全些!
2015-12-05 18: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局部用藥口腔內的局部用藥是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先用弱堿性溶液,如2%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然后用鹽水棉球洗干凈,最后涂上1%龍膽紫,每天2次,一般2~4天就可治愈.局部也可用制霉菌素,先將制霉菌素50萬單位(片)碾成細末,平均分成4份,每次用1份,直接撒入患兒的口腔內,不喂水,讓寶寶自己用舌頭攪拌,使藥物與口腔黏膜充分地接觸.一般每天2次,幾天后鵝口瘡就會蕩然無存
2015-12-05 05: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口瘡? 口瘡是口腔黏膜、舌局部出現淺表、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的黃白色潰爛點,以灼熱疼痛反復發作為特征的口腔黏膜病。口瘡又名口瘍、口疳等。該病名首見于《素問·氣交變大論》“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瘡”。本病好發于唇、舌、頰、牙齦、硬腭等部位,可單發或多發,局部有劇烈的燒灼樣疼痛,一般10天左右可痊愈,是一種發病率最高、比較頑固的口腔黏膜病。任何年齡均可發生,每于進食不慎,營養不良,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等情況時發作。多見于青壯年,女性略多于男性。臨床上可分為實證與虛證兩類。虛證常易復發,有的病史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西醫學所稱的復發性口瘡、特發性阿弗他性口炎、復發阿弗他性潰瘍,或復發性口腔潰瘍,與本病相似,故可參考本病辨證論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