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易發作的頭部不適如何有效治療
又去看了中醫,診斷為:中暑后遺癥。吃了5付中藥后感覺癥狀有所緩解但是沒有根治。一直到2008年5月一個中醫大夫告訴我吃“防風通圣丸”,吃了后感覺一切都好了,但是2008年8月在淋了一場大雨之后所有的癥狀又出現了,頭前額+兩邊太陽穴不清醒。當時我好郁悶啊!!!感覺這3年來總是在夏季發作,到冬天天氣冷了就又恢復健康,頭腦也清醒。但就在2009年11月,我的癥狀嚴重了,當時全身乏力,沒有精神,心情也不好,加上頭的額頭+太陽穴部位悶、脹、痛,頭腦不清醒,我也沒有心思完成學業。就去看病,但是一切指標都正常,但是一位頭特別的難受就又掛的神經內科,神經內科的大夫說是植物神經紊亂,當時也沒什么理解,但是覺得終于找到了個能叫得上名字的病,就回家吃藥。雖然現在我的體力稍有恢復,但是頭部還是不清醒,做什么都力不從心。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夏季易發作的頭部不適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環境因素、自身免疫、神經調節失衡、血管問題、心理因素等。 1. 環境因素:夏季高溫高濕,可能影響人體的體溫調節和血液循環,導致頭部不適。應盡量避免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做好防暑降溫措施。 2.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系統異常可能引發炎癥反應,影響頭部神經和血管。需通過適當鍛煉增強免疫力。 3. 神經調節失衡:植物神經紊亂可導致頭部癥狀。保持規律作息,減輕精神壓力有助于改善。 4. 血管問題:血管舒縮功能異常可能影響腦部供血。可通過改善飲食結構,減少高油高鹽食物攝入。 5. 心理因素: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可能加重癥狀。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必要時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6. 其他因素:遺傳因素、既往病史等也可能有一定影響。 總之,對于夏季易發作的頭部不適,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2-12 22: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中暑哪有后遺癥,帽子扣了一堆,把原本健康的心理搞亂了。心理生理障礙失眠、頭痛、食欲不振等生理功能障礙可以不伴有任何器質性病變,他們的出現和消失,惡化和減輕,跟人的心理狀態有密切關系。病人因這些癥狀反復就醫,各種陰性醫學檢查結果和醫生的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焦慮。潛意識獲益認為這類軀體癥狀可以在潛意識中為患者提供兩種獲益:(1)通過變相發泄緩解情緒沖突。(2)通過呈現患者角色,可以回避不愿承擔的責任,并取得關心和照顧。認知作用患者的人格特征及不良心境可影響認知過程,導致對感知的敏感和擴大化,使當事人對軀體信息的感覺增強,選擇性地注意軀體感覺并以軀體疾病來解釋這種傾向,增強了與疾病有關的聯想和記憶及對自身健康的負性評價。全身乏力,沒有精神,心情也不好,加上頭的額頭+太陽穴部位悶、脹、痛,頭腦不清醒這些僅僅是神經衰弱而已,和以前不要聯系在一起。
2015-12-06 14:44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您好,您最初的病因就是感受暑濕,可能當初治療過程中體內濕邪沒有除盡或是您本來就是痰濕體質,所以一到夏季暑濕季節,外濕引動內濕。濕濁上犯蒙蔽清竅,所以會出現頭重昏沉的癥狀;濕邪內蘊郁久生熱,所以會出現午后低熱、蒸蒸汗出、汗出不解的癥狀;另外濕熱內蘊日久可以損傷人體的陰津,所以會出現五心煩熱(心和手足心)、口干咽燥又不欲飲的癥狀。
2015-12-06 04:3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