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拖延致肝癌晚期轉移雙肺怎么辦
歲8月25日左右開始,由于急性肝炎沒有及時治療,拖延至9月15日,到重慶西南醫院感染專科醫院檢查為肝癌晚期并轉移至雙肺。癥狀:整個人消瘦,眼睛呈黃色,胸脯呈黃色。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急性肝炎未及時治療發展為肝癌晚期并雙肺轉移,會出現消瘦、黃疸等癥狀。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放療、介入治療等,同時要注意飲食和心理護理。患者及家屬需了解疾病進程、治療方案、預后及護理要點等。 1.疾病介紹:肝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多由肝炎、肝硬化等發展而來。當癌細胞轉移至雙肺,病情更為復雜。 2.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常用的有索拉非尼、侖伐替尼、瑞戈非尼等靶向藥物,能抑制腫瘤生長。 放療:通過放射線殺滅癌細胞,緩解癥狀。 介入治療:如肝動脈栓塞化療,可阻斷腫瘤血供。 免疫治療:如帕博利珠單抗等,增強免疫系統對腫瘤的攻擊。 中醫治療:輔助調理身體,提高免疫力。 3.飲食護理:以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為主,如魚肉、蔬菜、水果等。 4.心理護理: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家屬要給予關心和支持。 5.定期復查:監測腫瘤變化,評估治療效果。 肝癌晚期并雙肺轉移病情嚴重,但通過綜合治療和精心護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患者和家屬應積極配合治療,保持樂觀心態。
2024-12-16 06:3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這位朋友,你好。目前沒有肝癌的根治方案。但從有黃疸的癥狀來說,是可以用中醫中藥解除其黃疸癥狀的。把肝功能的檢查結果以及肝膽的超聲結果上傳給我,我用中醫中藥的治療方式幫助患者清退黃疸。延長其生存期,減少其痛苦。
2015-12-07 02: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你的情況現在是很難治愈的,只能積極對癥支持治療。一般來說,像你這樣的情況,如果檢查明確為肝癌晚期并轉移至雙肺的話,明確是不可能治愈的,手術也無意義,也不可能有特效藥,只能考慮放化療以及對癥支持治療,可以服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
2015-12-07 02: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他病情比較重,希望可以延長生命吧!可以用中醫治療,但是中醫都是通過調理他身體,但是要真的起到救命的作用恐怕不行了。盡管試試吧。還有就是看看專科醫生的意見看是否能化療吧!
2015-12-06 17:2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在治療肝硬化、肝腹水方面,可以說目前西醫尚無良好的療法,多采用輸白蛋白、打利尿針等保肝藥物治療,雖能暫時解除病人痛苦,但治標不治本,容易反復,而且價格也昂貴,使得多數病人負擔不起,過分強裂的利尿也往往造成有效血容量不足,導致腎功能衰竭和電解質紊亂(脫水),并且容易誘發肝昏迷。肝硬化主要表現為腹脹大,積和黃疸,中醫根據其發病過程及臨床證候,作為辯證依據,常見的病因有酒食不節,情志內傷,感染邪毒等。 1,酒食不節,損傷脾胃,蘊生濕熱,雍阻中焦,脾土雍滯則肝失條達,肝脾同病,水濕內停,氣血交阻而成鼓脹.醫書云:"少年縱酒無節,多成水鼓"。 2,肝氣郁結:肝藏血,性喜條達,若情志不舒,肝氣抑郁,失于疏泄,則氣機不利,血脈瘀阻.肝郁橫逆犯脾胃,脾失運化,則水濕內仃,水瘀互結,痞塞中焦,形成是癥.正如古醫書云:"鼓脹¨¨¨或由怒氣傷肝,漸蝕其脾,脾虛之極,故陰陽不交,清濁相混,遂道不通,郁而化熱,熱留為濕,濕熱相生,故其腹脹大"。 3,感染邪毒蟲積:邪毒蟲積由皮表而入,內傷肝脾,瘀阻脈絡,蘊結不散,致升降失常,清濁相混,水濕內仃,氣,血,水相互搏結,日久而成。 4,久病失治:黃疸失,誤治,日久傷肝脾,肝失條達,氣機阻滯,病之入絡,則氣血凝滯;脾虛失運,水濕仃留;肝腎同源,肝病及腎,腎失氣化,水濕泛濫,導致血瘀,水聚,形成鼓脹。 總之,鼓脹一病,多由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氣血水相搏結而成本虛標實,錯綜復雜之證.肝郁脾虛腎虧是病之本,氣滯,血瘀,水聚是病之標.肝郁氣滯,氣滯則血瘀,而致瘢積痞塊,脈絡怒張;脾主運化,若脾失健運,則清濁不分,水濕聚于腹中,形成腹水,發為鼓脹;病久累積腎臟,氣化無權,則水濁雍結更甚,使病入險境.氣,血,水三者在生理上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病理上則相互影響,互為因果.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凝,氣能化水,水能化氣.因此,肝氣郁滯,血脈瘀阻,水濕內仃,是形成鼓癥的三個重要環節。1.辨證分型治療(1)肝氣郁結證(含肝胃不和、肝脾不調):治法:疏肝理氣。(2)脾虛濕盛證:治法:健脾益氣化濕。(3)濕熱內蘊證:治法:清熱利濕退黃。(4)肝腎陰虛證:治法:滋養肝腎。(5)脾腎陽虛證:治法:溫補脾腎,化濕利水。(6)肝血瘀證:治法:活血化瘀。
2015-12-06 10:1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