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女寶確診手足口病,用藥能否有效?
性別:女 年齡:1周歲 本次發病及持續時間:2009年5月7日至10日、你好,我想問一下,我得女兒剛滿一歲,經安徽渦陽縣專家確診是手足口病,并開了清淋顆粒,利巴韋林含片,頭孢克月虧膠囊,酞丁安乳膏,百消膏,說5到7天就好,這些藥能起到作用嗎?希望專家能及時給予指導,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常見于兒童。對于一歲女寶的治療,所用藥物有一定作用。治療手足口病通常包括抗病毒、抗感染、緩解癥狀等方面,同時要注意護理。 1. 疾病原理:手足口病主要由腸道病毒如柯薩奇病毒、EV71 等引起,通過飛沫、接觸等途徑傳播。 2. 癥狀表現:患兒可能出現發熱、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部分患兒還會伴有咳嗽、流涕等癥狀。 3. 藥物作用:清淋顆粒有清熱瀉火、利水通淋的作用;利巴韋林含片是抗病毒藥物,可抑制病毒復制;頭孢克肟膠囊屬于抗生素,用于預防或治療細菌感染。 4. 護理要點:保持患兒皮膚清潔,避免搔抓皮疹;注意口腔衛生,可用淡鹽水漱口;飲食宜清淡、易消化。 5. 治療周期:一般來說,手足口病的病程在 7 - 10 天左右,但具體恢復時間因個體差異而異。 6. 就診建議:若患兒癥狀加重,如持續高熱、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應及時復診。 總之,對于手足口病患兒,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有助于病情恢復。家長需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遵循醫囑用藥。
2024-12-16 03:1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手足口是一種病毒感染引起的出疹性傳染病.本病的治療主要是抗病毒和預防并發癥.手足口本身并不可怕,一般只要進行抗病毒治療和對癥治療一周,做好護理就沒有問題,最擔心的就是出現并發癥,所以一般提倡早期發現治療,至于具體藥物你可以選用更昔洛韋,利巴韋林或者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藥比如清開靈,雙黃連等都可以.
2015-12-07 16:0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手足口病處方: 1.黃芪15克、生薏仁10克、綠豆10克,先煮黃芪取其液,然后加入生薏仁、綠豆,煮粥食用。 2.中藥藥枕:藿香、艾葉、白菊花各60克。將各味藥潔凈處理,去除雜質,制成藥枕使用。 3.中藥漱口法:金銀花10克、荷葉5克。加水煎藥汁漱口。 4.金銀花12克、白菊花6克、板藍根9克、竹葉6克。水煎服,每日1劑,少量頻服,適用于平時健康的兒童。 5.黃芪12克、防風6克、炒白術6克、蚤休6克。水煎服,每日1劑,少量頻服,適用于體弱易感者。 6.中藥飲片煎煮熏蒸法:藿香10克、艾葉10克、佩蘭10克。每30平方米面積場所內,將上述中藥加水1000毫升在敞開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鐘。
2015-12-07 10: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本病如無并發癥,預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內痊愈。治療原則主要為對癥治療。可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藥及維生素B、C等。可堅持用上述藥物治療.
2015-12-07 06:0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手足口病為腸道病毒感染傳染病,表現在手足臀部皰疹或紅色丘疹,周圍繞有紅暈,皮疹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留疤,同時多數孩子口腔內有皰疹,伴有疼痛,流涎,拒食,發熱等。1、您描述的寶寶發病時間是否錯誤?本病為自限性疾病,除非合并嚴重并發癥,多數病程在1-2周。2、首先需要注意隔離,治療原則為抗病毒為主,適當補液,對癥處理。可以口腔內給予利巴韋林噴劑。目前所用藥物可以的。3、寶寶要注意休息,飲食注意清淡易消化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喝水。需要注意寶寶以下情況,如果出現精神差,持續高燒,肌顫,呼吸快,嘔吐等情況提示重癥病例表現,需要盡早找醫生診治。祝您的寶寶健康成長!
2015-12-07 05:3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