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頸椎病發作引起頭痛和胃部不適嘔吐,可能是神經受壓、血管痙攣、肌肉緊張、頸椎小關節紊亂、交感神經興奮等原因所致。 1.神經受壓:頸椎病變可能壓迫神經,導致神經支配區域出現癥狀。治療上可采用物理治療如牽引、按摩,藥物治療如甲鈷胺片營養神經。 2.血管痙攣:影響腦部供血,引發頭痛。可使用擴張血管的藥物如尼莫地平片。 3.肌肉緊張:通過熱敷、針灸等放松肌肉,緩解癥狀。 4.頸椎小關節紊亂:手法復位有助于恢復關節正常位置。 5.交感神經興奮:調整生活方式,保證充足休息,必要時使用調節神經的藥物如谷維素片。 頸椎病引起的這些癥狀需要綜合治療,患者應注意頸部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癥狀嚴重時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治療期間需遵醫囑用藥。
2024-12-16 05:3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病情分析:意見建議頸椎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病率很高。它可以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以及混合型五種類型,其中交感神經型和椎動脈型能引起胃部不適,容易與胃病相混淆,甚至有促發胃病的作用。近年來的醫學研究表明,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容易與胃潰瘍或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胃部疾患同時出現。這是由于頸椎退行性改變逐漸形成的骨剌,刺激或損傷交感神經,影響到胃的分泌和蠕動,造成胃部不適或罹患各種胃部疾患,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之為頸胃綜合征。本病患者在頸椎病得到有效治療后,胃病有關癥狀就會相應緩解或減輕。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也常常因為惡心、嘔吐、腹脹等胃部不適而被誤診為胃病。頸椎分為頸、椎骨、枕、顱內四段,在頸椎的橫突孔中,椎動脈可因椎間隙狹窄、頸椎不穩或胸椎關節骨剌等原因而受到壓迫、剌激,尤其是患有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病人在轉頭活動中,更容易發生。在枕段,椎動脈也容易在轉頭中被牽拉而變窄,動脈血流暫時被阻斷,從而影響到腦的血供。而腦組織的血供一旦減少,腦細胞的能量代謝就會出現障礙,腦血管反射性痙攣,顱內壓因為腦細胞水腫而升高,病人就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視物不清等一系列的顱高壓癥狀。如果患者頭痛、頭暈癥狀不重,或僅僅表現為頭昏、惡心、嘔吐,就容易與胃病的癥狀相混淆。
2015-12-07 09:3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頸椎病是因為人體缺乏氨糖后引起頸椎軟骨退行性病變,從而導致椎管狹窄,最后導致到腦血液供應不足,出現腦供血不足的現象,頭暈,失眠,頭痛,心跳加快等.建議:做頭顱CT檢查,心電圖檢查,血流變檢查,頸椎檢查,以待病因清楚后做對癥治療。
2015-12-07 07:0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頸椎的治療沒有特效療法,只有對癥治療.牽引,理療,紅外線,推拿按摩治療.一定要避免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工作和學習,尤其是低頭工作學習,每1小時左右要休息10分鐘左右.
2015-12-07 03:0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